智能建筑:科技和经济的综合体现

   2024-05-24 工业品商城37
核心提示:在西方世界那些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楼宇智能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几乎成为每个大型城市的必备元素。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决定对位于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的一座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金融大厦进行深度改造,他们为该项目取名为City Place,即所谓的都市大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投入了

    在西方世界那些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楼宇智能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几乎成为每个大型城市的必备元素。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决定对位于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的一座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金融大厦进行深度改造,他们为该项目取名为City Place,即所谓的"都市大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主要用于增加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以及程控交换机等设施,使得大厦的住户们可以享受到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多种便捷服务。与此同时,大厦内部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等也都交由计算机进行统一控制,实现了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的完美结合。经过这次改造,大厦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住户们得以享受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居住环境,而这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楼宇的诞生。自那以后,全球范围内的楼宇智能化建设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陈龙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他强调,智能建筑应该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地域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据了解,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融合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之间的最优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技术被引入我国以来,智能建筑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应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宾馆、商务楼逐渐扩展到了住宅、城市综合体等各类建筑之中。如今,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全面进入了智能建筑建设的新一轮高潮期,其中包括北京发展大厦在内的众多智能楼宇相继落成。

    对于广大的普通住户而言,智能楼宇的魅力或许在于他们可以更加直观自如地“操控”这些设备。就在不久前,由西门子公司研发的一款名为HomeControl的手机应用程序正式在安卓(Android)市场上线,这款应用原本只适用于苹果iOS系统,但现在安卓版本的推出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操控”智能楼宇。据西门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HomeControl支持六种语言,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远程操控楼宇的自动化设备。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用户都可以通过该应用随时监测和调节楼宇的供暖、通风、空调等设备和系统,从而达到更加节能环保的效果。

    这款独具匠心的程序赋予用户便捷掌握供暖、通风以及空调系统实时运行状态与关键指标的能力,让用户随时了解其运营状况及潜在风险。倘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出现故障,该应用便会迅速向用户发出警报。而在此设计之上,能耗指示功能更采用醒目色彩的图标,直观显示需要调整之处,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若遇突发情况,用户亦可直接借助HomeControl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楼宇物业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无需长时间驻守中控室,只需手持一部设备,即可随时随地掌控整栋大楼的通风、空调、供暖等各项事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HomeControl本身并不会主动采取任何行动,仅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类节能建议。此外,通过启用远程访问功能,用户还可直接调控楼宇或住所的舒适度。例如,当人们结束假期归来,在踏入家门之前,便可预先启动供热系统;又或是当百叶窗疏忽未关时,屋主无论身处何方,皆可通过远程控制轻松关闭。

  能够如此轻松地在手机上实现对楼宇内部设备的精准操控,除了楼宇综合布线、安全防范等关键因素之外,“楼宇自控”无疑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系统之一。抛开那些艰深复杂的专业术语,简单来说,“楼宇自控”就是对楼宇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监测、深度分析以及精确控制,从而达成统一高效的管理目标。鉴于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如何量化降低能耗的需求愈发紧迫,因此,设计师们在设计楼宇自控系统时,必须将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同时还需具备有效掌握和计量节能成果的能力。除此之外,整个节能过程还需进一步智能化,将数据分析、自动化决策等先进科技与人工控制用电、温度调节、设备节能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为节能事业提供更为完备、详尽的数据支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