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断地提及德国博世集团为例,并且表示对其“坚决不上市、永不借贷”的稳健发展战略充满敬意。他认为,“企业获得利润的最终目的并非追求个人财富增长,而是希望给予员工体面的薪资待遇,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以此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力争成为世界顶尖企业。这就是他们所秉持的独特经营理念,与我们有着很大差异。”
众多脍炙人口的世界顶级企业之中,美利坚无疑是翘楚。这些企业对于高端自动化软件的运用极为重视且热衷于优先采纳,尽管此类软件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另外,许多高端软件的雏形诞生于大学实验室或者规模相对较小的高科技公司,当大公司发现这些潜力股之后,便会果断进行收购、商业化处理并推向市场,从而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柴天佑先生详细阐述道,在点火装置这一细分领域,博世已经坚守了长达百年之久。“他们的决策部门负责设定发展目标,研发部门负责基础研究,同时,他们也会将部分资金投放到各个大学,待基础研究成果问世之后,企业再从中挑选出具有实际价值的部分,交由自身的技术部门转化为产品,然后由销售和市场部门推广至市场,并积极收集反馈信息,而非简单地将产业化任务交给大学完成。”
然而在中国,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企业原本应当积极采纳高端自动化软件,但由于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导致无人敢于冒险尝试,大家普遍倾向于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软件。因此,柴天佑先生提出建议,应当将大型国企运用高端自动化软件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成果纳入企业领导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他进一步强调,我国应当设立由高科技软件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用户等共同参与的官产学研一体化机构,致力于自动化软件的研发与创新。
每年都会提到产学研结合,但实际上国内的“产学研”并未形成有效的领导机制,这与国外的情况有所不同。柴天佑先生坦言,“国外通常是由一流企业的决策部门担任主导角色,研发、使用、产业等部门均接受其统一领导。而在我国,资金下发之后,各方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自追逐自身利益。”
除此之外,组建国家级别的自动化软件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尚无法达到同等水平,缺乏世界级的技术公司。而且,美国的企业大多数并非政府所有,而中国的大型企业多数为国有性质,在此背景之下,必须设立一个国家级的决策机构。”
他进一步补充说明,该咨询专家委员会无需承担具体项目,如此方可确保不涉及任何利益关联。
在探讨人才培养议题时,柴天佑先生明确指出,自动化软件领域的人才培养不应仅仅依赖于软件或自动化专业,因为这属于跨学科领域的研发人才。在国外,这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企业实践环节,通过在企业工作期间积累丰富的产品和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