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而言,我们必须明白:环保检测仪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令人忧心的事实是,在中国,超过1.9亿的人口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出了安全标准;此外,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有害空气环境之中;还有1.5亿亩的良田因受到污染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肥沃。环境保护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监测则是治理和保护的基础,监测仪器则是实现监测的必要工具。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全国环境监测系统成功完成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这一核心任务,并在县域生态考核、环境一号C星发射以及监测信息发布等三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进一步提高了监测系统的影响力;同时,在例行监测、应急监测、跨国界河流监测、监测能力建设以及监测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不断强化了对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支持力度。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可以依据监测对象的差异,大致划分为环境气体监测仪器仪表、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仪表、土壤监测仪器仪表以及物理监测仪器仪表等几类。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间,空气质量检测仪器的年均市场需求达到了4亿元;环境水质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年均市场需求为8亿元;废气污染源监测系统的市场需求为25亿元;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的年均市场需求为18亿元;金属监测仪器的年均市场需求为7亿元;另外,各大科研机构、设计院及高等院校的环境测试装置存量市场规模更是高达50亿元,且每年对监测检测仪器的需求量亦达到10亿元。近期随着PM2.5监测工作的逐步推进,检测监测设备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
自2011年起,随着PM2.5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得以迅速推进。据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我国在PM2.5监测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当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相关监测工作尚未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尽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启动了PM2.5的监测工作,但仍存在监测网点密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环境质量数据监测仪器行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计划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针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实施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按照规划要求,至2015年我国将实现PM2.5监测全覆盖,仅设备方面的前期投入便将超过20亿元。除此之外,我国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日益严格,这必将带动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仅环境监测仪器一项,便有望催生出一个价值百亿元的庞大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环境监测设备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尤为显著。
随着环境仪器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外厂商间的竞争亦日益激烈。近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外披露了首批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检企事业单位的名单,其中包含了诸如先河环保、赛默飞世尔等在内的十余家知名企业。据行业内资深专家表示,相较于外商品牌的同类设备,本土生产的监测设备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仅为前者的约一半;然而,在稳定性方面却略显不足,因此在当前市场中,外资品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阶段,我国PM2.5监测设备的主要供应源依然来自国外,外资品牌所占比例超过七成。尽管进口的PM2.5监测仪器品质优良,但其售价相对较高。例如,赛默飞世尔旗下某款设备的单台售价便高达28万元人民币,而国产品牌的相应产品价格则普遍在15万元上下浮动。然而,外资品牌之所以能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卓越的产品性能以及政府采购规模尚未达到足够大的程度。一旦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采购,国内厂商有望凭借自身在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逐步占领市场份额并取得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