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建设需要电气化先行

   2024-05-30 工业品商城22
核心提示:今年春季,中国中东部地区频繁遭受严重的雾霾笼罩,尽管其成因复杂多样,然而从根本上看,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展方式过于粗犷、污染物排放过度集中所致。在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门指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大区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8%,然而却消耗了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产出了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

     今年春季,中国中东部地区频繁遭受严重的雾霾笼罩,尽管其成因复杂多样,然而从根本上看,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展方式过于粗犷、污染物排放过度集中所致。在全国两会上,环保部门指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大区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8%,然而却消耗了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产出了全国55%的钢铁、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的排放量更是占据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其他地区的五倍之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均属于城镇化程度较高且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已然成为制约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经济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持,而城镇化建设则需要电气化的引领。构建安全可靠、经济环保、高效节能的电力供应体系,无疑将是伴随着城镇化历史进程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首先,城镇化进程需要重塑能源消费模式。我国现已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头号大国,然而由于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因此能源消费中的一半都来自于煤炭。煤炭燃烧乃是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而在发达地区,汽车燃油排放亦不容忽视。据相关研究显示,当一位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后,其自身的能源消耗将会增加至原来的三倍左右。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了51.3%,预计到201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54.5%,而到2020年、2030年,这一比例将分别攀升至60%、70%。未来数十年内,我国都将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恐将超出预期。若仍依赖大量煤炭消耗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那么生态环境必将承受不堪重负的灾难性后果。

    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能源消费强度与消费总量双重调控机制。为了确保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供给,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之上,迫切需要调整能源消费模式,提高清洁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比例,全力以赴降低煤炭消耗。对于环境承载力已相当有限的重点城市,应当加大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机动车保有量控制的力度,同时加快居民采暖、炊事设施设备等能源利用的清洁化步伐。对于即将由农村地区转型为城镇地区的区域,应提前对能源利用进行全面规划、周密设计,优先考虑采用清洁的用能方式,尤其是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如小型太阳能的家庭应用,并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必须认识到,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快电气化步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二次能源,电力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天然优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实质便是实现节能减排,节约一次能源的使用无疑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此外,电力理论上具备将能源源地进行转移、替代传统能源消耗以及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等多种关键功能。因此,从广义角度来看,电气化至少涵盖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涉及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力,以提升发电能源在整个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使用电能来取代石油、煤炭及其他形式的能源,从而提高电能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据测算,该比例每增加1%,能源消费强度便可降低近4%。这两种方式的综合作用,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因煤炭长途运输所带来    我们应当看到,城镇化进程同样需要加速电网的改造升级。鉴于我国能源布局与生产力发展存在逆向分布的现象,对于发电侧而言,电网需具备强大的跨区域、跨省市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而对于需求侧而言,电网则应确保其供电能力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自“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相较于能源转型、调整结构的迫切需求,我国电网在资源配置能力、适应性以及互动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城市电网设备老化严重,农村地区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供电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亦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国应积极推广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的应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向城镇发展的趋势,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城乡电网规划,加快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智能化改造,使电网输送能力更为强劲、运行效率得以提升,让广大民众享受到更多清洁低碳能源的便利,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出更加美好的环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