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年来,我国工业制造业的成本节节攀升,而国内享有的人口优势也即将在今年迎来终章。随之而来的是,在全球制造业自动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逐步向自动化转型,这个趋势无疑将呈现出无可阻挡的态势。其中,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拓宽,堪称此次转型的标志性设备。
工业机器人对于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投入使用机器人,我们有望将现有的人力资源转向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我国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战略转变。机器人不仅能够替代那些单调、繁琐乃至存在安全隐患的低端劳动岗位,还能催生出更多需要创新思维的高端技术职位。年轻一代将得以从生产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投身于学习如何操作、维护及升级机器人,进而成长为优秀的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
鉴于机器人产业对信息化、网络化等尖端科技的高度依赖,其蓬勃发展势必会对控制、微电子、传感、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深圳地区为例,去年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讯、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规模已经突破了3000亿元人民币。
智能化已然成为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流程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专家系统技术可运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此外,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前沿的计算机智能方法亦被成功运用到了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环节,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与此同时,当前智能制造装备也将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致力于实现重点领域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力争使智能制造装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销售额已经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相关研究机构则预测,“十二五”期间智能装备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未来5至10年内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