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地位?

   2024-05-30 工业品商城34
核心提示:在我国的“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时期内,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以及众多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涵盖了机器人领域的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也都纷纷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投入力度。然而,尽管有着自上而下的大力扶持,但这种扶持却呈现出零散、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协同发展难以实现,最

    在我国的“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时期内,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以及众多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涵盖了机器人领域的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区也都纷纷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投入力度。然而,尽管有着自上而下的大力扶持,但这种扶持却呈现出零散、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协同发展难以实现,最终导致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尽管早在2011年便已发布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但是至今仍未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尚未正式成立,更无国家级的标准检测中心。这些因素无疑都阻碍了业内与决策主管部门之间的常态沟通,也影响了专项规划的有效实施。这些基础性工作对于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乱象初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对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人产业内容繁多,单纯依靠投资圈地建立产业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许多关键要素,例如核心技术,并非仅凭金钱便可轻易获取,其关键还在于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若将行业发展初期视为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那么在历经10余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整体规划。此时,国家标准的出台时机已然成熟。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来说,政府的前瞻性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战略提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体系进行建设和培育。一方面,要确保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从而增强整个行业的发展实力,构建稳定的行业发展架构。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支持,以提高国内机器人的研发能力,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缩小与国外同行之间的技术差距。

    对于机器人产业的鼓励,不应仅仅依赖于少数几个项目或园区的支持,而是应引导企业进行差异化发展,这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思路。只要国内机器人制造商能够在某些细分市场采取适当的策略,推出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商机。对于那些致力于产品“小众化”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日子将会过得相当滋润。在此方面,广州数控公司正积极尝试和探索。他们认为,国产工业机器人从中低端起步的市场前景广阔,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错位。例如,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主要从事中低端加工业务,使用机器人只是为了取代人力,而非像汽车行业那样追求全自动化,并且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因此,针对此类需求,国内机器人制造商的生存空间相对较大,值得业界同仁们借鉴和学习。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