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机器人应具备何种外形特征以及如何表现行为举止,我们普遍存在一些早逝的观念;这种固化思维往往使得我们对于已悄然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实选择性失明。认为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理应等同于人类显然是毫无根据的;同样,将机器人等同于动物也是完全错误的认知。机器人的思考模式与人类迥异。为了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必须摆脱机器人应当模仿人类的陈旧观念。
巴克斯特是重识机器人公司推出的具有颠覆意义的新型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由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德尼·布鲁克斯精心打造。布鲁克斯在此之前曾经研发出“屋霸”真空吸尘机器人系列产品,此次的巴克斯特则是他在探索开发新一代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早期尝试,旨在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共同协作完成各项工作。巴克斯特的外观并不引人注目。它与其他工业机器人相似,拥有粗壮的机械臂和显示屏,专注于执行重复性任务。然而,巴克斯特却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巴克斯特具备观察环境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转动头部的卡通眼睛告知他人其视线所在之处。当它感知到附近有人正在工作时,便会自动避开,以避免造成伤害。同时,工人们也能够清晰地判断出巴克斯特是否注意到了他们。相比之下,以往的工业机器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不得不与人类保持距离。通常采用的措施包括设置隔离带或安装透明防护罩;将机器人放置在人类附近无疑过于危险,因为它们确实是“视若无睹”。这种必要的隔离限制了机器人在小型店铺中的应用,对于此类场所来说,隔离机器人的做法显得有些不切实际。理想状况下,工人们应当能够与机器人共享生产资料,并且可以在全天候内随时手动调整机器人的运行参数。如果将机器人隔离,那么上述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然而,巴克斯特却是一款具有“意识”的机器人。借助强制反馈技术,巴克斯特能够准确判断自身是否可能与他人或其他机器人发生碰撞,从而确保其行为的“礼貌”性。您可以将其连接至墙壁插座,与之共同在车库内开展工作。
其次,任何人都有能力对巴克斯特进行培训。相较于其他工业机器人,巴克斯特的速度、力量和操作精度或许稍显不足,但它却足够聪明。您只需握住它的机械臂,引导其正确完成某项动作即可完成对它的培训。这是一种“观看我示范一次”的教学方式。巴克斯特能够学习并掌握一套特定的流程,之后反复执行该流程。任何工人都能够完成此项演示,即使您不熟悉文字也无妨。过去,即便只是对机器人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微调整,也需要具备丰富知识的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程序员编写数千行代码(并进行调试)。在这种情况下,代码需要批量加载到机器人身上,代码量庞大且不宜频繁更新,因为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无法进行重新编码。这就导致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操作使用方面,而非硬件设备本身。购置一台工业机器人所需费用高达10万美元,然而整个使用周期内的编程、训练及维护费用却高达购价的4倍以上。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成本将会持续攀升,工业机器人的平均成本甚至可能超过50万美元。
相较于其前身动辄近五十万美元的价格,Beckstare机器人以22,000美元的亲民价格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与之相对应,主流机器人则如同大型计算机一般用于大规模处理任务,而Beckstare则更像一台个人电脑,便于用户进行直接交互,无需等待专业人员的协助。尽管Beckstare在某些方面尚显不足,如缺乏亚毫米级别的精细操作能力,但它并非大型计算机,而是更接近于个人电脑,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包括处理琐碎事务乃至无聊的事情。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制造商也能够负担得起购买Beckstare的费用,利用它进行产品包装、喷涂以及3D打印等工作。此外,Beckstare还可被应用于装备小型工厂,实现iPhone的生产。
Beckstare诞生于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畔的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砖楼内。早在1895年,这座建筑便成为了新兴世界制造业的核心地带,甚至配备了独立的发电机。历经百年沧桑,这座大楼内的工厂见证并推动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面对Beckstare的强大性能及未来超级机器工人的普及趋势,布鲁克斯预测,这些机器人将会为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站在办公室窗边俯瞰着曾经的工业区,他感慨道:“如今,我们脑海中的制造业已经被‘中国制造’所取代。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加入,制造成本将大幅度降低,而运输成本将成为影响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工厂设在市场附近将更为经济实惠。最终,本地化的生产网络将得以建立,使得所有产品需求均能在方圆5英里范围内得到满足。”
虽然上述设想在制造业领域或许具备可行性,但仍需考虑到全球众多从事服务业的人群。于是,笔者向布鲁克斯提出了关于本地麦当劳的设想,试图了解他所设计的机器人是否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然而,布鲁克斯却婉言谢绝了这个请求,他表示,至少还需要30年的时间,机器人才有望为人类提供餐饮服务。“在快餐店环境下,员工不可能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他们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行为。针对此类复杂情况,我们需要寻求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定位并非针对各类特殊场景,而是致力于打造一款通用型机器人,使其他员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进而与机器人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一旦我们能够熟练掌握与身边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技巧,那么人机合作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届时,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将逐渐交由机器人承担,而我们则将面临全新的职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是我们目前无法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