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05-31 工业品商城32
核心提示:身为仅有的少数与发达国家共享同一条发展轨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行业得以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其背后无疑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自2013年2月5日起,《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高瞻远瞩的纲领性文件正式颁布施行,这不仅标志着政策

    身为仅有的少数与发达国家共享同一条发展轨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行业得以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其背后无疑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自2013年2月5日起,《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高瞻远瞩的纲领性文件正式颁布施行,这不仅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为物联网产业勾勒出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更为其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发展,对于推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的方向转型,提升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激发相关学科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都具有极为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众多业界专家纷纷表示,自《指导意见》实施之日起,我国物联网产业必将步入加速奔跑的阶段,有望成为数量稀少但规模庞大的万亿级别的航母级产业。根据赛迪顾问公司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就已达到了惊人的1933亿元,令人振奋的是,预计至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更将突破4896亿元。此外,国联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同样揭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高达3650亿元,预计至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越5000亿元,并在不久的将来顺利迈向万亿元级别。

    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已逼近2600亿人民币,其中主要集中在感知层、传输层及平台层三大关键环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以及智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将物联网视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许多一二线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或筹备物联网产业园区。

    然而,物联网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与产业环境的错综复杂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政策环境角度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措施,使物联网成功跻身国家级发展战略行列,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其次,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也为物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然而,这些扶持政策的实际操作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应的现象,可能导致揠苗助长的恶果;最后,地方产业各自为战,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每年对于物联网产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均呈现稳步增长之势,这无疑提升了我们的自主创新实力;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联网专利的申请数量亦逐步攀升,证明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在综合集成方面的强大实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传感器、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潜在风险尚未得到彻底消除。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级或行业级标准指导,以及标准发展相对滞后于实际应用需求的现状,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等问题都给物联网的产业化和工程化进程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观察,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加强,人民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以及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推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公众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尚显不足,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也存在局限性,对于物联网的概念缺乏清晰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