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安全技术自引进我国至今已走过长达20余载的光阴,然而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却仍然高度集中。据统计,至2012年,炼油、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工业这三个领域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便是如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并非主要应用领域的SIS市场仍处于蓄势待发或者刚刚起步的阶段。火力发电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经趋近饱和,而造纸业和冶金业的整体产能过剩问题亦不容忽视,这无疑对整个自动化市场产生了影响。当人们开始关注服务市场以及由节能减排驱动的传统自动化项目时,我们发现过程安全在这些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萌芽期。然而,随着国外先进安全理念在终端用户中逐渐普及,以及国内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深入人心和有效执行,再加上产业转型升级为安全合规带来了机遇,这些原本被视为“传统产能饱和行业”的企业正在转变为过程安全应用的“新兴市场”,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
对于SIS市场以及SIS供应商而言,行业间的差异化并不足以反映出竞争格局的全貌。实际上,与其说面向少数几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决定了SIS市场的走向,倒不如说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竞争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SIS细分市场的现状。除了新项目和服务项目外,新兴安全应用已经成为SIS市场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例如针对透平机械控制(TMC)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有两类企业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是传统的透平机组控制公司,如CCC和Woodward,它们凭借自身在TMC领域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市场份额,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传统的DCS和PLC系统;其次是SIS供应商,除了传统的紧急停车系统(ESD)应用外,他们将TMC纳入到SIS系统的核心应用之中,或者收购专业的TMC厂商,或者自主研发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了透平机械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的认可。
伴随着功能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传统的TMC公司致力于提升自身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甚至获得了SIL认证;另一方面,传统的SIS供应商则通过参与TMC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火气安全监测系统(FGS)和锅炉燃烧管理(BMS)应用领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竞争格局和参与者。具备安全认证的SIS供应商正逐步进入这些市场,并逐步取代原有未进行安全认证的控制系统;基于功能安全的SIS系统,如油气井口控制盘系统(WHCP)和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ETS),也正在成为众多关键设备制造商追求的安全保障和未来发展方向;高完整压力保护系统(HIPPS)在海上平台和油气管线的新兴应用更是严格遵循了IEC 61511和GB/T 21109规定的回路安全要求,堪称此类应用的典范。
自2012年7月和利时公司正式宣布成功获得德国TUV莱茵集团的SIL3功能安全认证以来,这一事件彻底打破了国外SIS供应商在国内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也标志着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该项认证的企业。基于对过程安全市场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期以及完善产品线的战略考虑,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内供应商相继推出自家的SIS系统。与此同时,除了传统的Triconex和HIMA等国际知名品牌,来自美国的RTP公司在国内也展现出新的发展动态,并已取得了一些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