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完美融合的结晶,它以数字城市为基石,构建出智能化、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旨在更为精准有效地服务广大市民大众,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无疑是其坚实的网络基础,其中,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位于韩国首都首尔的清溪川,曾经是一条充满恶臭的污水河流,给周围居民带来无尽的困扰。然而,在当时的首尔市长李明博的积极推动下,清溪川得以重新整治,水质得到彻底净化,如今已成功转型为首尔市的新地标。负责实施清溪川智能环境项目的正是三星SDS公司。据通信世界网从三星SDS建设SIE事业部冯战江经理处获悉,重修后的清溪川河道遍布着用于环境监测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或绿色环境信息系统紧密相连,可实时监测水质状况,以便在污染发生前采取相应措施。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提出了《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主张大力发展环保物联网,利用“电子眼”监控污染源等手段,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
他建议,应加大力度建设环保物联网,采用“电子眼”监控污染源;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10、PM2.5等颗粒物质;在公共场所安装移动电视终端,及时更新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信息播报等途径提供空气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大力研发手机客户端软件供公众免费下载使用,确保每位市民均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从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来看,由于智慧城市的根基在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主要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大部分。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城市概念,智慧城市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物联网感知层所采集的信息进行了智能化处理,实现了从城市数字化向城市智慧化的跨越式转变,其核心要素便是引入了大数据处理技术。
物联网时刻在收集海量数据,如前所述的用于监测水质的传感器以及监测空气变化的传感器,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量。据统计,物联网每分钟可产生大量数据,例如苹果应用程序下载次数超过2万次,每分钟新增微博数量高达10万条,全球物联网虚拟网络上每秒钟都在生成大量数据。
大数据技术在助力物联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限于收集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例如,当我们利用传感器监测到某日北京出现交通拥堵现象时,虽然无法直接得知导致拥堵的具体原因,但若将政府发布的公告信息与市民微博发布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便有可能揭示问题所在。
实际上,即使交通管理中心规模再大,也无法容纳所有的视频监控设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能对有限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然而,通过软件将整条道路转化为一段视频,进而将所有道路通过大数据软件后台进行分析处理,形成的图像效果如同人类乘坐飞机俯瞰大地一般。所有这些都需要依赖后台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