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德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主席阐述德国机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时,他表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只有那些能够深入了解并满足客户对环保要求及降低使用成本的机床制造商,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他坚信,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揽天下,携手共进,结伴同行才是德国企业应有的前进之路。这种合作与联盟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层面,更为关键的是在服务支持、备件储备以及按照地理位置或者市场需求进行共同服务等多个方面。
据德国机床制造协会的权威统计显示,2012年德国机床行业实现了高达9%的增长率,总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41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德国机床的出口业绩尤为出色,其中中国成为了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额高达24亿欧元。因此,2012年德国机床工业无疑是全球市场的佼佼者。展望未来,预计2013年德国机床行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意大利机床工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创新机制。在意大利,机床工业不仅是国家战略产业,同时也是创新精神的象征,对于推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意大利60%的机床企业均属于员工人数小于50人的小型企业,但是他们为了弥补资金实力上的不足,常常会选择联合研发或者共同委托研究机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Lombardia公司和Emilia-Romagna公司为例,他们旗下分别有50%和40%的子公司参与了与其他企业的联合开发项目。除此之外,意大利大型企业通常更加注重组织结构的创新,而小型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市场营销领域寻求突破。近三年来,意大利机床业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人均1.8万英镑的水平,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其他制造业的十倍之多。
意大利企业对于专有技术的保护同样给予了极高的重视,这其中涵盖了对保密协议、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无论是意大利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机床业给予了高度关注,70%的员工数量超过100人的企业收到了政府发放的创新补贴,而33%的小型企业和47%的中型企业也同样享受到了创新补贴的优惠政策。此外,有时候还能享受到欧盟扶持计划带来的额外支持。
相较于德意两国,台湾机床工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台湾机床不仅具备卓越的品质,而且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交货周期也相当迅速,平均仅需3个月即可完成交货,这使得台湾在交货速度方面相较于日本和欧洲更具竞争优势;其次,台湾拥有四大产业集群园区,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据台湾机床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台湾出口机床的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42亿美元。2011年,台湾更是跻身世界第四大机床出口地区。自40年前开始,台湾便始终致力于对机床工业的投资、研发和销售工作,从而奠定了台湾机床工业坚实的基础。
然而,与德意两国相比,日本机床行业的前景却显得颇为黯淡,这无疑为其他竞争对手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事实上,日本曾连续27年稳坐世界第一机床大国的宝座,直至2010年被中国超越后才宣告终结。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日本机床行业的衰退趋势将愈发明显。
综上所述,日本机床企业原本寄望于从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分得一杯羹,然而由于日本政府采取的敌视中国的政策,使得日本机床企业在中国市场陷入了迷茫,进而丧失了在该市场的竞争力。再加上日本本土的高昂成本,使得日本机床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竞争优势逐渐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