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用及商业应用领域,火灾与气体检测技术通常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分别承担着特定的职责。然而,在工业应用领域,这种情况却发生了显著改变,典型特征便是火灾与气体监测系统相互紧密结合,以达到更加全面深入的风险控制效果。例如,早在十年前便投入运营的上海赛科石化与扬子巴斯夫合资项目,便是火气一体化理念的成功实践案例。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海上平台项目中,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将火灾与气体探测设备以及火气安全监测系统(FGS)视为独立的过程安全(SIS)子系统进行规划与建设,从项目初期的设计阶段直至项目实施完成,始终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安全(SIS)厂商获得国家CCCF认证的同时,许多火灾与气体探测设备制造商亦成功获取了功能安全相关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认证。此外,从设计院及终端用户的视角出发,随着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危险及可操作分析(HAZOP)工作的广泛开展,如何构建一套符合安全规范且一体化的火气监测系统(FGS)已然成为当前的热门议题。
相较于民用及基础设施应用,工业应用中的火气监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因此长久以来,该领域的主导者均为国外知名厂商。这些国外领军企业不仅具备深厚的客户基础,而且拥有丰富多样的产品线,能够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历经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本土品牌如深圳特安、汉威电子、成都安可信等在气体检测领域逐渐崭露头角;而北京利达、北大青鸟等供应商则在火灾检测领域表现出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民用领域向工业领域应用的跨越式发展。除此之外,产品研发本身并非唯一挑战,面向行业及应用场合的认证工作同样至关重要。鉴于产品认证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及环境的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我国本土供应商在产品认证方面取得了诸多资质,并在特定的产品线及细分市场中屡次取得突破,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炼化、化工及冶金业被誉为我国传统的四大火气探测器应用行业。然而,在诸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火气探测器市场的兴起却是源于煤矿行业,至今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应用行业之一。梅思安和英思科这两家公司的创立之初正是专注于煤矿领域的应用,这一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尽管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随着国家对于煤矿生产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国家安监局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及整个行业的整体环境都推动了煤矿领域火气探测器的迅速发展。
在发达国家,烟气排放监测条例的制定与执行已经相当成熟,烟气排放得到了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反观我国,近年来也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如强制规定所有燃煤发电厂必须安装二氧化硫排放量监测系统。因此,电力行业的环保要求以及煤矿的安全需求都预示着火气探测器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半导体和汽车行业,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堪称“高度成熟”,然而对于火气探测器市场来说,这两个行业的应用尚属“新兴”领域。此外,ARC在研究中发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如食品、制药和水处理行业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火气探测器的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