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全新的智慧仓库管理系统已在位于青岛的软控胶州实验基地成功进行了调试运行。在此次试验中,只需短短数十分钟即可完成上千条轮胎的精准分拣及出货作业。
据青岛软控配料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人杜晓泰介绍,用户只需轻触一个按键,便可让机器人自动定位至相应的仓位,并完成轮胎的提取、搬运、分类以及品质检测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实现整个流程的高度自动化。
物流环节的智能化大大缩减了运输时间,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则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精确度。在中科昊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精心编制的程序,设备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其模具体积可大至二三十米,小至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的微型零件亦可轻松生产。
青岛中科昊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沈伟华指出,智能化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编写特定的程序,使得设备能够自行做出判断,从而使设备的加工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顶尖代表,智能装备制造凭借其高效性、灵活性、环保性以及优质服务等优势,为产能过剩的传统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据预测,我国未来的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高达数万亿元之巨。
胶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道峰表示,若不能及时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许多企业和行业将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为此,他们已经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订了一系列具体的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开发新型产品,以期提升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滞后一直是智能装备领域的一块短板。然而,威海华东重工通过积极引进创新理念,成功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领域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
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国辉表示,通过开展合作创新和自主研发,不仅降低了产品售价,还将生产周期缩短了近一半。
众多中小企业同样从智能化生产中获益匪浅。例如,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生产高档活塞杆的民营企业,尽管国内同类型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但该公司却逆势增长,产量占比达到全球的20%。这主要归功于他们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茂银表示,自从引入这款软件之后,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半,产能却翻了三倍。
记者张聪强调,面对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能否紧随时代步伐,提升自身装备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智能制造装备,即具备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多种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主要涵盖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领域,且发展势头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