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数据揭示,我国的电动机每年消耗的电能已经突破两万亿千瓦时,占据全国总电力使用量的60%以及工业用电量的80%。这表明,高效电机的广泛普及和推广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另一方面,中国电机的出口前景极为广阔,特别是在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电机制造商日渐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的电机制造商有望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供应商。然而,过于笨重庞大的电机并未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相反,国外的电机正逐步朝向轻巧、简洁化方向发展,这使得我国的大型高效电机在出口领域缺乏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电机制造商需要进一步增强其在全球电机制造领域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已经成长为电机制造强国,逐步掌握了高效及超高效节能电机的生产技术,但从总体上看,行业竞争力依然相对薄弱。电动机的大量应用以及能效水平的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机产业作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先导产业,必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尤其是代表节能环保的高效电机推广力度正在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制定推广高效电机的激励政策。自2010年6月起,国家开始对高效电机实行财政补贴;为了实现2011年度推广3177万千瓦高效电机的目标,同年3月又进一步提高了补贴标准;到了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工业系统节能“十二五”规划,该规划设定了到2015年IE2电机将占据整个电机市场份额的80%以上的增长目标。此外,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的实施,无疑将高效电机推广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低能效电机的逐渐淡出。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陆续发布了多批《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旨在加快淘汰落后机电设备的步伐。
显然,国家采取了补贴和强制措施相结合的策略,不断提升电机能效标准,以此来推动高效节能电机市场的快速发展。
综合考虑国内外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型电机应当走系统化节能的道路,即将整个电机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改造,例如增设变频器等设备,这样就能显著提升节能效果;至于小型电机,则应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效电机的研发和生产,因为对于小容量电机来说,适度增加材料用量即可轻松提高电机效率。我国的电机制造商绝不能仅仅为了获取国家的补贴,而忽视中小电机的发展。
因此,有专家建议,除了完善补贴政策之外,还需构建高效电机推广的全新机制。既要从生产环节着手,也要关注需求端的变化,运用多种手段共同推动高效电机的发展壮大。
通过合理的补贴形式以及严格的淘汰机制,再加上有效的第三方检测,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相信低能效电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迅速从中小电机市场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