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深入剖析指出,目前重庆市的机器人产业正遭遇严重的产、学、研脱节问题,各大企业、科研团队均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然而,联盟的成立初衷正是希望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从而争夺行业的话语权。此外,重庆机器人产业尚且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相关的技术细节和通用标准也相对模糊,这无疑为联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联盟成立之后,将全力以赴地在行业初创阶段发出重庆市机器人行业的声音,努力推动重庆标准成为全国性的行业标准。联盟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联盟成立后将为重庆市的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与专业媒体合作开展舆论宣传,与市政府园区和国内企业展开洽谈以争取更多的招商机会,聘请专家为会员企业提供产业咨询规划,以及为企业的相关项目申报提供策略建议等等。“随着联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重庆全面启动了被誉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机器人产业,并提出了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宏伟目标。”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基地,重庆正面临着招工困难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困境,同时,一些在恶劣环境下的生产作业也并非人力所能胜任,因此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已刻不容缓。重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思路、实现途径以及相关措施,已经在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上获得了审议通过。
针对此情况,行业专家们纷纷发表看法。首先,机器人生产线的显著特点在于其质量和效率的稳定性,对于那些对产品质量有着极高要求的厂家而言,机器人生产线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质量体系的稳定性。其次,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例如高温、深水等,机器人相较于人工操作的成本和风险都要更为低廉,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和员工遭受工伤事故的风险。最后,引进机器人能够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通常情况下,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能够减少80%的劳动力需求,同时还能将生产效率提高至4倍以上。
据了解,2012年全球机器人的产量和销量双双突破16万台,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份额。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井喷式增长的前夕。重庆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发领域,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的研发实力堪称国内翘楚,成功研发了众多机器人产品。此外,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以及重庆理工大学也都在积极与企业联手开发机器人。凭借重庆市众多的制造企业,重庆在技术储备和应用示范环境方面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重庆市将以市场换取产业,吸引全球机器人企业前来投资,政府将全力协助进行市场推广和应用。
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市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便是成立机器人协调领导机构,整合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强大合力,全力支持入驻重庆的机器人企业茁壮成长。此外,还将设立一支专门用于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为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除此之外,重庆还将划拨1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以满足企业的集聚需求。“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出属于重庆自己的机器人品牌,并在未来10年内成功打入全球市场。”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的一位负责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