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挑战与机遇

   2024-06-05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近年来,水泥产业自动化及智能化已日益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此过程中,相关问题亦随之显现出来。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实现自动化操作系统在初步投入阶段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SAP系统往往需要花费数千万元人民币,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投资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对

    近年来,水泥产业自动化及智能化已日益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然而在此过程中,相关问题亦随之显现出来。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实现自动化操作系统在初步投入阶段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SAP系统往往需要花费数千万元人民币,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投资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对企业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近期,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南京院的高级工程师穆加会先生。

    中国水泥产业与世界领先的水泥强国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便是一个显著体现。对此,穆加会先生表示赞同,他指出,在优化控制软件以及机器人技术这两个关键领域,国内外的差距尤为明显。穆加会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导致中国水泥行业自动化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在自动化投入的初期阶段,硬件设备的问题是制约自动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如今,硬件设备和渠道已经较为完备,然而主要问题在于国家在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

    其次,国内可供选择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相对较少,而国外却拥有诸如史密斯和SAP等先进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然而这些软件的价格普遍偏高,国内企业通常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在国内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穆加会先生还就水泥行业中的DCS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的缩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随着水泥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旨在实现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生产控制、质量控制、财务管理、市场销售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优化控制流程,节约能源,提升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料质量控制系统——QCX的重要性。

    穆加会先生表示,目前大部分水泥厂为了实现良好的质量控制目标,纷纷配备了通道X荧光元素分析仪,以便根据分析所得的元素数据进行推算,确定新的下料量配比。然而,目标三率值(KH、N、P)通常不会发生太大变化,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元素值也能够迅速计算出实测三率值。然而,若采用人工方式推算出最优的调整后的配比量以满足目标三率值,便需经历一个反复推算验证的过程,算法复杂,过程繁琐,同时人工计算耗费时间且容易出错。因此,迫切需要一套QCX软件系统来实时控制调整配料量。

    当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大力推动“两化融合”战略,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紧密结合。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工厂实行自动化操作管理,不仅能够大幅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能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穆加会先生坚信,利用电脑取代人力进行经济化管理必将成为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