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同年期间我国的机器人保有量已达到了惊人的5.2万台之多。而到了2011年,机器人的销售成绩更是达到了2.2万台的高峰。展望未来至2015年,据预测称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将攀升至3.5万台,这一数字占据全球市场的比例高达16.9%,使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然而,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较,我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根据初步估算,我国的机器人拥有量仅仅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国和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从机器人密度(即每万名员工所使用的机器人数量)来看,韩国为347台,日本为339台,德国为261台,而我国仅为21台,这一差距显然不容忽视。此外,我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科技、物流运输等相对狭窄的领域。
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关键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电机及精密减速器等严重依赖进口,而在应用领域的适用性技术与产品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除此之外,我国国产机器人在市场份额和附加价值方面也相对较低。在我国中高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仍需大量依赖进口产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共进口机器人3.8万台,总价值高达8.66亿美元,其进口数量同比增长62%,进口金额同比增长64%。而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市场中所占份额甚至超过了90%。随着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日益普及,我国未来市场与发展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针对上述现状,王瑞祥先生呼吁各界应充分认识到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对于推动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行业内各企业应当不断强化自身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历史使命感。
首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成立受到了众多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不仅诸多制造商企业的董事长亲自出席了联盟成立仪式,同时还有众多用户企业纷纷加入该组织。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库卡机器人首席运营官邹涛等人在大会现场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们对联盟的成立及其潜在影响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承诺在下一阶段将全力支持联盟各项工作,携手联盟其他成员共同打造出一个卓越的合作平台。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敏佳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2年广数的机器人销售量为100台,而在2013年,他们计划实现销售量翻番,达到1000台;展望未来,他们坚信最终能够实现销售量破万的宏伟目标。关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减震器的研发情况,何敏佳透露,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广数成功研发,并正在进行批量试用阶段。在谈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历程时,何敏佳坦言,某些事情看似困难重重,但只要勇敢地踏入其中,便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