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未来工厂”理念乃是空客集团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该模式旨在助力空客集团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提升其产品产能。至今为止,空客集团每月的飞机产量已经逼近55架之数,这一数字超越了公司在成立初期头五年所生产 A300 型号飞机的总和。自2000年起,空客集团的商用飞机交付量已激增60%,而在过去的十年间,其保管未交付订单的数量更是翻倍至约4,950架;空客集团现有的订单储备足以维持八年的生产活动。
空客集团负责整体物理设计的运营副总裁杰恩斯·格拉弗斯(Jens Gralfs)表示,随着各型号飞机生产速率的不断攀升,“我们正在面临如何确保飞机产品质量的严峻挑战。”每种机型都涉及一系列独特的问题,例如如何快速交付选择新型发动机的A320系列,或是如何提高A350的生产效率,以及如何改进复杂的双层A380飞机的装配工艺等。
格拉弗斯进一步指出:“对于单通道飞机来说,我们每月的生产效率可以达到42架,也就是说每七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随后他补充道,随着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移动组装生产线的投入使用,A320系列的流水线生产能力有望在现有基础上每月再增加四架。这家工厂计划于2015年2月启动首批飞机的生产,并预计在2016年1月完成首次交付。然而,由于A380结构的复杂性,其生产效率与前述几种机型相比有所差异,但仍将从当前的每月平均2.5架逐步提升至3架。
与此同时,空客集团还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A330的生产效率;这款飞机在今年初已经实现了每月生产10架的惊人速度。格拉弗斯透露,他们为这款飞机设定的生产速度目标为每月11架;至于A330的后续机型A350,他们预期其生产效率将最终达到每月13架的高峰。综合来看,空客集团在2012年共交付了588架飞机,相当于每月交付49架飞机。
这一切与空客集团早期的生产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空客集团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飞机生产,当时的最高生产效率仅为每月4架。格拉弗斯感慨地说道:“那个时代,没有人会想到飞机的生产效率竟然能够突破每月4架的瓶颈。那时的生产环境缺乏自动化技术,工装设备也相对匮乏,灵活性更是无从谈起。设计团队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提升飞机性能方面,根本无暇顾及生产环节的诸多问题。坦白讲,当时的普遍观念是:‘谁又会真正关心生产过程呢?!’”
即便如此,自1988年问世的A320系列飞机,其装配和工业化设计考虑仍然被视为“次要议题”。上述观点出自格拉弗斯近期出席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机械工程师AeroDef制造发布会时的发言。然而,对于A380而言,情况则截然不同,这款飞机“自诞生之日起便将性能和工业化需求纳入设计指标之中。同时,其设计理念亦从一开始便融入了精益制造的核心理念。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期的努力往往难以弥补前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