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情形之下,由于工人长时间劳作以及生理感知上的误区等种种原因,往往会使得人眼检查鲜有成效。然而,NI科技的市场营销专家黄翔鉎先生却表示,NI公司研发的专门用于开发和部署机器视觉应用的开发模块,恰恰为此类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这一技术内置众多函数接口,能够通过多个摄像头实时获取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增强处理、物体定位、目标识别以及精确测量等步骤,从而实现图像的精准处理。
实际上,在机器手臂之上增设诸如ccd视频模块这样的传感器,有助于确保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和精确定位;同时,引入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还能进一步提升机器的反应速度和智能化水平,这无疑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今,LabVIEW机器视觉开发模块已经能够借助多部相机及相应的机器视觉软件,实现对影像的高效采集和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开发周期。即使在需要更换硬件时,只需导入现有的程序代码便可轻松应对。
黄翔鉎先生强调,该开发模块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运用一整套完善的算法来处理各类影像,无论是药品包装的光学字符识别(OCR),还是太阳能面板的瑕疵检测,都能通过机器视觉开发模块的算法数据库,有效地解决各种机器视觉应用中的难题。
在现代化的自动化工厂中,工业以太网(Industrial Networking)、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伺服驱动器、IO、HMI等关键组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台湾地区出口产品中最为著名的工具机台(CNC)为例,一套完整的车床、洗床、磨床等设备,几乎囊括了上述所有关键部件。
譬如在这些至关重要的组件之中,工业以太网的作用尤为显著。因为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中,所有的信息传递均依赖于工业以太网进行连接。工业以太网不仅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运动控制、智能电网、高速铁路车厢、地铁闸门联动、纺织机械、工具机床等等,皆属于工业以太网的广泛应用范畴。
工业以太网的传输介质与普通个人电脑所使用的以太网电缆并无二致。相较于传统的工业传输线路,包括地址线、数据线与控制线等,必须采用大量并行线路,而借助工业以太网,仅需一根线缆便可完成指令发送和数据控制,无需耗费大量的线材资源。此外,工业以太网还具备工业应用所需的冗余能力以及时间定时管理等特性,虽然工业以太网与家庭用的PC以太网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核心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
江允贵先生指出,在工业以太网领域,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标准。例如,西门子公司的自有标准为ProFiNET、美国的罗克韦尔公司则推出了EtherNetIP、德国贝克霍夫公司主推EtherCAT、奥地利的倍福公司则力推Ethernet Powerlink,每个大型制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协议,他们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采纳自家的协议,这样既能扮演运动员又能担任裁判的双重角色,但也导致了市场标准的混乱无序。
当前市场上存在着多种解决方案,例如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但这种方式只能选择特定类型的协议。还有些厂商将各种不同协议整合到小型模块中,根据客户需求,通过调整模块来支持不同的协议。然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必须针对不同的协议制作多种模块,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在管理方面也缺乏灵活性。这些方法虽然都能解决问题,但都不能称之为理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