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经典教材《建筑智能化系统》对于智能楼宇给出了深刻的阐释:正如智者口中的智能大厦,亦名智能建筑,其独特魅力在于汇聚了建筑技术、通信科技、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等各类尖端科技成果,秉承着优化整合、力求卓越的原则,打造出一个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便捷以及环境安全舒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以满足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关于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各国智能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依据我国于2008年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订版),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基础平台,涵盖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间的最佳组合,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且健康的建筑环境。”
广州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许锦标副教授对此深表认同,他指出:“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完美结合,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楼宇智能化技术伴随着智能化楼宇的成长而不断进步,一方面,它对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依赖于智能化技术的全方位支持。可以预见,我国楼宇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必将呈现出专业化细分与全面加速的趋势。”
上海索博智能电子副总经理杨华则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我看来,智能楼宇仅仅指代一栋独立的建筑,例如可视门铃以及家庭中的防盗报警装置等均可纳入智能楼宇的范畴之内。由于我并非该领域的专家,因此我的理解仅限于此,即智能小区相较于智能楼宇而言,其层次略显高端。智能小区或许会涉及到物业管理等相关事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陈龙教授则进一步深入剖析,他认为智能建筑可分为两大类别,并在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详细介绍道:“第一类便是智能大厦,其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种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上。自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各地涌现出众多高达80层、90层甚至100层的摩天大楼,如今的竞争焦点已经转向高度,而在我国,这种竞争趋势尤为明显,各大城市纷纷争抢最高建筑的头衔。以我国为例,预计至2017年,我国将拥有超过一千座超高层摩天大楼,其中最高的一座便是由长沙远大集团提出的天空城市项目。该项目计划建造一座高达838米的大楼,超越了阿联酋的迪拜塔,按照我们的标准,这座大楼共包含11个子系统以及其他各类子系统,如楼控系统、电梯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等等。智能建筑的宗旨在于确保居住在大楼内的居民享有舒适的生活体验。至于第二大类别的智能建筑——智能社区,我个人将其视为一种相对笼统的概念,我将社区的基本智能定义为家居生活信息化、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以及IC卡公共化,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追求的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社区需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健康性、节能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等五大关键因素,同时致力于营造出各种优化的生活环境。智能社区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一环,包括感知、控制在内的各项功能均在此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