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现状

   2024-06-11 工业品商城23
核心提示:自去年下半年度始,3D打印已然跃然纸上,深度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时下讨论的热点议题。此热潮之下,各类基于3D打印技术制成的物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诸如中航重机、光韵达以及海源机械等在内的A股关联公司股票频频创出历史新高,无不显示着投资者对于此类新兴科技的无限热情。难理解,诸如此类概念公司股票价格飙升的

    自去年下半年度始,3D打印已然跃然纸上,深度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时下讨论的热点议题。此热潮之下,各类基于3D打印技术制成的物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诸如中航重机、光韵达以及海源机械等在内的A股关联公司股票频频创出历史新高,无不显示着投资者对于此类新兴科技的无限热情。

    难理解,诸如此类概念公司股票价格飙升的内在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其所代表的3D打印技术广阔前景的热切期待。借助3D打印技术,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水杯、椅子乃至汽车,还是人体器官,均可实现精准快速地打印制作。然而,桌面级别的3D打印机仅是整个3D打印领域的冰山一角。业界普遍认为,3D打印技术在工业级应用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有望在部分行业逐步取代传统制造工艺。

    罗军先生对此深表认同,他指出,3D打印技术在处理个性化、复杂化及高难度生产技术方面表现出色,而传统制造业则在批量化和规模化方面独树一帜,两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

    正因为3D打印技术的“定制”特性,罗军先生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预测至2015年底,3D打印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百亿元人民币,涵盖设备、加工及服务等多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21亿美元,而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尚不足10亿元人民币。

    罗军先生进一步强调,3D打印技术在过去三十余年间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具备产业化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尽管3D打印技术声名显赫,但其市场规模仍相对较小。据统计,全球范围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包含材料、软件开发、商业运营等)总数不足100家;而国内亦有超过40家从事3D打印技术的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然而,由于国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较为分散,多数企业专注于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因此在商业化运作方面相对薄弱。

    此外,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进程中还需克服材料、设备等多方面的瓶颈问题。尤其在国内企业在上述领域的部分关键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差距。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史玉升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当前国内外3D软件企业间的差距并不显著,设备的功能性差异亦相对有限,然而国内设备的可靠性相较而言略显不足,部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同时,粉末材料的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史玉升教授坚信,这些问题有望随着科技部启动的863计划等重大专项的实施得以有效解决。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中,3D打印技术相关项目的入选数量相较往年有所增加,国家投入的资金额度也相应提升。该指南明确提出,要攻克3D打印制造技术中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重点装备产品,并为此划拨高达4000万元的研究经费。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