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地,物联网产业为自动化供应商们展现出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广阔市场前景。此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华东理工大学凌志浩教授曾指出:“自动化技术乃物联网蓬勃发展之基石。物联网核心宗旨在于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传输及高效智能处理,进而构筑起物联网三大层次结构,即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所需的自动化产品涵盖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条形码扫描仪等,旨在实现视频、音频、温度、气体等多元化信息的精准采集与提取;传输层则借助无线与有线技术手段,诸如Wi-Fi、ZigBee、2G、3G、有线IP网络等,实现上述信息的高效传输;应用层则负责对海量信息进行精细处理,从而得出满足业务需求的理想结果,如云服务、云计算等。由此可见,自动化产品在物联网的各个关键环节均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等,皆将成为构建物联网的坚实基础。”
鉴于以上分析,工业用传感器、工业无线网络技术、智能仪表、工控机以及SCADA等工业软件产品必将迎来崭新的市场机遇。
伴随着相关支撑技术日臻完善,物联网应用领域正逐步拓宽,工业制造业领域无疑将成为其应用的重要方向。同时,工业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亦必将引领智能制造领域未来的发展潮流。
时至今日,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已然发生根本性变革,信息化、智能化及网络化已成为无法阻挡的时代洪流。借助物联网的强大功能,我们得以拓展制造业现有的IT投资,进一步挖掘互联网价值,利用先进的感测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事宜信息化,从而提升生产监管效率。物联网在制造业的诸多环节均有广泛应用,包括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以及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和智能决策等,其核心理念在于实时感知、识别、决策及有效控制。
然而,物联网与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也将带来全新的挑战。凌志浩教授对此深表认同:首先,在传统的自动化系统中,设备往往各自独立或组成局部网络运行,设备间的互联仅限于控制器与控制设备之间。然而在物联网环境下,为了实现云服务、云计算等智能化应用,设备间的互联将变得更为广泛且深入。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传统的生产安全、机器安全需结合新的需求进行相应改进;其次,数量庞大的物联网节点将生成海量的业务信息,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整合出真正需要的信息,便成为了传统自动化系统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最后,发展物联网的终极目标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然而,传统自动化行业因缺乏物联网中所蕴含的丰富感知信息及无处不在的连接能力,在智能业务提供方面尚存局限。
因此,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亟待在各个环节与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紧密融合,并在物联网专用芯片、终端应用系统开发、互联互通、信息安全、测试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物联网化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将呈现出小型化、网络化、低成本化的显著特点,有助于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