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产能过剩,产业结构重构势在必行

   2024-06-12 工业品商城30
核心提示:2012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所完成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高达12960MW,总装设容量已达到惊人的75324.2MW;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亦达到44799MW,总装设容量已经达到282587MW。尽管我国在该年度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依然位列全球首位,然而相较于2011年度,其降幅却高达26.5%。事

      2012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所完成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高达12960MW,总装设容量已达到惊人的75324.2MW;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亦达到44799MW,总装设容量已经达到282587MW。尽管我国在该年度的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依然位列全球首位,然而相较于2011年度,其降幅却高达26.5%。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我国新增风能发电设备装设容量已经连续两年呈现同比下滑趋势。

  “当前国内风能发电设备整机制造行业的产能大约在30GW至35GW之间,然而在2011年,全国风能发电设备新增装设容量仅为17GW,这意味着风能发电设备整机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率已经超过了50%!”张谦先生进一步指出,“从零部件层面来看,铸件过剩率超过100%,齿轮箱过剩率同样超过100%,叶片过剩率则超过30%。”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以及东方 电气作为我国风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中的佼佼者,产能过剩问题无疑对这三家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直接影响。具体而言,东方 电气在2012年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13.72%,主要原因便是受到风能发电设备行业的影响,使得本年度的风能发电设备收入减少了12.37%。同时,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亦同比下降了4.6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本期销售的风能发电设备价格有所下滑。金风科技在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零部件销售方面的总收入为106.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43%,售出的机组装设容量为2583.3MW,同比减少了16.82%。华锐风电在实现营业收入40.18亿元的同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7.73%;营业利润减少了7.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7.25%;实现净利润-5.8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7.31%。张谦先生分析道:“东方 电气和金风科技总体上仍然保持着盈利状态,而华锐风电之所以出现亏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过度依赖国内市场密切相关。”

  从供应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的风能发电设备企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梯队由华锐、金风和东气三家公司组成,早在数年前便已具备了批量生产的实力;第二梯队则包括上海电气、明阳、湘电等不足十家企业,这些企业自2008年起逐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第三梯队则涵盖了华创、汉维等近20家企业,这些企业刚刚研发出样机或者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至于第四梯队的几家企业,他们刚刚涉足这个领域,尚未推出自家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计划投入风机制造领域,但至今尚未付诸实践。张谦先生向我们透露:“短短两三年间,风机生产企业的数量激增至80余家,然而目前真正具备产能的仅限于前两个梯队的企业,尤其是以第一梯队的三家企业为主导。如今的产能过剩现象主要源于这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后来者陷入了困境。”他表示,风能发电设备产业目前实质上仍处在发展初期,新行业甫一兴起,资本便会纷纷涌入,然而此时的过热表现主要源自低端生产模式的过热,亦可视作结构性过热。

    张谦对风电产能过剩现象的独特见解,认为这主要源于低层次生产模式的过度扩张。他进一步解释道,由于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新加入的企业数量众多。具体到风电业务来说,叶片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然而齿轮箱与铸件则属于传统制造业范畴,研发难度相对较小,这也是吸引大量企业涌入的原因之一。实际上,许多后来者在风电设备制造方面并未掌握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他们大多是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购买相关技术专利,然后进行简单的组装工作。据了解,每生产一台风机需要向专利持有方支付高达5万至8万欧元的专利使用费用。

     张谦对此表示,“风电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低研发投入导致的产能过剩,即便存在过剩问题,也仅仅是短期内的阵痛而已。那些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被市场淘汰,而风电设备制造本身的投资规模并不算太大。”面对风电行业可能面临的洗牌局面,张谦似乎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坦然的态度迎接挑战。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