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革与竞争格局:科技实力与全球环境交互影响 

   2024-06-12 工业品商城23
核心提示:当提及中国当前的产业竞争力水平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明确地表示:“若从技术素质层面来审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并未充分达到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充其量只能说是处在‘中’的层次。尽管有人声称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然而从技术素质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显然过于乐观。”他进一步强调,

    当提及中国当前的产业竞争力水平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明确地表示:“若从技术素质层面来审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并未充分达到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充其量只能说是处在‘中’的层次。尽管有人声称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然而从技术素质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显然过于乐观。”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这也是由《中国产业蓝皮书》所揭示的一个重要结论——中国的产业技术竞争力尚待增强,部分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其仔则提出,已有18类传统的优势行业正在逐渐转变为劣势行业,其中包括农产品以及“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大幅下滑,使得这些原本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行业逐渐沦为弱势行业。

    在部分传统优势行业竞争力逐渐削弱的同时,中国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优势行业。根据四位码分类法,中国共有26种行业被归入新兴的优势行业范畴,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类和化工类两大领域。据产业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的产业升级潜力巨大,机械设备、化工领域的潜在优势尤为显著。

    一方面,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在整体上仍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低,这对于保持中国稳定的出口增长无疑是有利的。此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挑战力度有限,而近两年引发全球广泛关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需予以高度关注,但短期内对发达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却相当有限。

    另一方面,预计中国2013年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会有所提升,向核心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迈进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部分高科技领域,而是将逐步扩展至中等技术市场。《中国产业蓝皮书》提醒我们,应密切关注那些可能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当前,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处于调整期。从产品空间结构上看,发达国家的产品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专业能力极化”的现象,即其优势日益集中于部分具备优势的产品,从而形成了价值关联紧密、体系效应显著的产品集群。

    针对以上情况,专家们建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通过技术攻关以实现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同时也要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某几个特定的国家;要将提高县域产业竞争力置于突出的位置;要强化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要妥善处理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与提升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