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虽然面临挑战,但内在竞争力稳步提升

   2024-06-12 工业品商城31
核心提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深入研究揭示,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的深远影响,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趋缓。而身为全球制造业领头羊及最大货物输出国的中国,面对国际市场的疲软态势,其机械工业所遭受的冲击远不止于机械产品出口增长的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国内机械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深入研究揭示,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2008年那场金融风暴的深远影响,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趋缓。而身为全球制造业领头羊及最大货物输出国的中国,面对国际市场的疲软态势,其机械工业所遭受的冲击远不止于机械产品出口增长的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国内机械产品的需求增速亦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

    然而,在市场规模增长动力不足的同时,行业内的需求结构却在迅速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王燕梅副研究员指出,这种需求结构的升级主要源于两个相互交织的驱动力:首先,政策的推动力。金融危机过后,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活动所引发的机械装备需求更多地集中于大型、高端以及精密设备领域。尽管自2011年起,政府的投资规模有所缩减,但鼓励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以及绿色制造已逐渐成为中国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长期方向。随着政府主导投资热潮的消退,政策的需求结构效应愈加显著。其次,市场自发的投资需求也在逐步转向中高档机械装备领域。在当前的国际竞争格局下,低端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且利润率微乎其微,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制造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升级,进而催生了对更高端机械装备的需求。

    据蓝皮书预测,在国际市场份额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并未导致已经转移至中国的生产能力回流,因此,中国在机械产品生产领域的相对优势尚未出现强有力的替代者;在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若2013年机械产品出口增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亦保持与2012年相似的水平,那么贸易竞争力指数有望继续小幅攀升;在质量竞争力指数方面,预计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上涨;至于出口均价方面,倘若世界机械市场需求相较去年有所恢复,依照近几年的走势,价格亦有望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在预测机械工业竞争力走势时,蔡惟慈表示,“我个人的感觉依然是在持续提升之中,尽管规模和速度或许会有所放缓,但内在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强。”

    蔡惟慈进一步指出,机械工业在过去十年间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其次,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再次,行业内部改革所释放的活力;最后,开放环境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上述四个因素中,他最为重视的便是机械工业自身改革深化所激发的活力。

    “为何我会坚信其竞争力仍在稳步提升之中呢?原因便在于倒逼机制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需求增长速度下滑后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蔡惟慈解释道,为了应对这一压力,行业更加注重以创新为驱动,通过产品升级开拓过去未能涉足的新领域。因此,行业提升内在素质的努力正逐步显现成效。

    他建议,应营造有利于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只要实现了这一目标,对于机械工业而言,我对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充满信心。”他强调道。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