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组织形态的演变进程中,始终伴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变革。回顾历史长河,第一次工业革命引领着从分散无序的家庭作坊和手工作坊向层级分明、纵向一体的工业化现代化工厂模式转型,第二次工业革命孕育出无数庞大的企业集团。然而,步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全新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在产业内部还是产业间,我们都可以看到组织形式的崭新趋势正在悄然兴起:
产业边界正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从二、三产业的相互关系角度观察,由于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已经逐步被高效能、智能化的新型设备所取代,因此与制造业紧密相连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有望成为制造业的主导业态。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将更多地聚焦于研发、设计、信息技术(IT)、物流运输及市场营销等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更为关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制造业与服务业需要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包括在地理位置上更加集中,以及二、三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新型设备在生产环节的广泛应用,导致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制造业的主要就业人群将转变为为制造业提供辅助服务的专业人才,导致二、三产业的相对就业结构向着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日益增多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下,低技能的生产工人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高技能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的地位则得到进一步提升。
产业组织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在以知识创新为驱动的经济环境和市场背景下,企业通过构建网络,跨越传统的行业边界与外界环境建立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最为常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将内部纵向产业链条上的部分生产流程剥离出来,或者从价值链体系的某些阶段退出,转而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职能活动,从而形成纵向分离的格局。同时,原本的竞争对手或者来自不同产业的企业也可能因技术、产品或业务的横向关联而形成新型的竞争协同网络关系。企业外部边界的模糊化使得组织与外部市场紧密相连,将整个组织的触角延伸至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在逐步走向扁平化,结构层次得以简化,弱化了组织内的等级制度,使得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有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
产业集群虚拟化为未来趋势。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对产业空间布局及竞争优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产业集群的集聚范围、内容以及形式将面临急剧变革。传统的地理集群的空间限制正在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层面的集中聚合,亦可视为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虚拟化阶段。借助网络经济所催生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各类产品和服务均能在虚拟环境中有序进行。相较于传统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迁具备更高的敏锐度,可以迅速且以较低的成本整合各类资源,从而展现出强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将对产业内部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众多中小企业有望借助虚拟产业集群摆脱资源困境,通过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快速推出新品来实现自身的成长壮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作为新时期经济科技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革命性的变革将引发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深度调整。深入研究这一变革趋势,对于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应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