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准统一化的必要性与广阔前景 

   2024-06-13 工业品商城40
核心提示:物联网广泛普及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便是我们是否能够构建一套简洁且标准化的运作流程。身为网络与机器间联系枢纽的传感器,亟需标准化接口以便顺畅沟通,然而当前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规范。面临不同标准制定下的RFID所生成的电子标签数据难以互通共享的问题,欧洲的EPC以及日本的UID两大标准架构各持己见,互不兼容。其中

    物联网广泛普及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便是我们是否能够构建一套简洁且标准化的运作流程。身为网络与机器间联系枢纽的传感器,亟需标准化接口以便顺畅沟通,然而当前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规范。面临不同标准制定下的RFID所生成的电子标签数据难以互通共享的问题,欧洲的EPC以及日本的UID两大标准架构各持己见,互不兼容。其中,EPC阵营包括沃尔玛、乐购等百余家欧美知名企业,而UID的拥趸则主要由日本三百余家电子制造商构成。在沃尔玛的仓储物流中心,为了应对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各类标准电子标签,往往需要配置多种不同类型的阅读器来解读相关数据信息。

    GE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实质上是对物理联网理念的全新诠释,并着重于在工业制造领域加以推广实施。回顾至2011年前后,IBM及思科亦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物联网发展策略:IBM推出了“智慧地球”项目——主张将感应器融入并装备至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之中,以期应用于公共服务及环保领域;思科则在同期提出了“万物互联”的宏伟构想。

    这些领军企业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携手共进,无疑将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无论GE聚焦于工业生产领域的互联互通,抑或IBM致力于公共服务领域的精心规划,倘若最终均能达成统一的接口标准,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物联网的建设成本,同时也将极大地拓展GE和IBM的物联网项目的应用范围。

    值得欣喜的是,物联网中至关重要的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连接的传感器,已经涌现出诸多降低成本的创新途径。长久以来,计算机产业的传统思维模式一直是将更多的晶体管压缩至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内,然而,Alien Technology这家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公司却试图打破这一固化观念:为何一定要将更多晶体管塞入狭小空间,而非将其均匀分布在更大的平面之上呢?一旦此项技术得以完善,便可为各类设备量身定制电路,使得微电子器件与机械元件能够完美融为一体。

    据Alien Technology预测,采用该新型生产工艺后,每年可产出高达800亿枚芯片,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芯片的使用成本。他们的目标是将每枚标签的制造成本降至仅5美分,同时还积极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低成本的天线产品。

    GE的宏伟蓝图之一便是期望未来所有的工业机器皆能通过下载相应的App应用程序,或者采取类似的便捷方式,实现任意所需的操作功能。而若是在全球范围内,上述几家大型企业所构建的物联网体系,乃至如沃尔玛这样的“局部物联网”最终得以实现“联合”,那么我们所展望的美好前景将会更加令人期待。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