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进入‘机器人产业的春天’

   2024-06-13 工业品商城16
核心提示:据数据显示,机器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30%,且每年都有2万-3万台套的用量得以满足。在这个我国已步入'机器人产业的春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保持理性与冷静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 在6月5日于哈尔滨举行的2013年机器人技术高峰论坛上,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数据显示,机器人的需求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30%,且每年都有2万-3万台套的用量得以满足。在这个我国已步入'机器人产业的春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保持理性与冷静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 在6月5日于哈尔滨举行的"2013年机器人技术高峰论坛"上,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田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郭大春在论坛中指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业,无疑是支撑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当前的转型发展阶段,黑龙江省致力于在"新"字号产业上寻求突破,这无疑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王田苗同样认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才刚刚起步。近些年来,中国机器人的需求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5%-30%,年需求量稳定在2万-3万台套之间,且呈现出沿海地区需求大于内陆地区需求,民营企业需求大于国有企业需求的趋势。由此可见,机器人产业的春天已然来临。

    然而,王田苗提醒道,要想让机器人产业持续壮大,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他看来,首先要明确认识到机器人属于高端制造领域,需要通过大规模、长期性的投入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工业规模化,服务嵌入化。据他透露,目前制造类机器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服务类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却远超工业机器人;特种环境、工业制造以及老龄化服务将成为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在论坛上呼吁,各位学者在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他强调,机器人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诞生之初便涉及了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学科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道路。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领域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即当相关学科现有的理论储备逐渐耗尽之后,如何确保机器人研究能够持续发展。如果基础理论匮乏,那么技术应用也就难以持久。"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