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解析

   2024-06-18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在面临国内外海上风电产业所蕴含的无限机会与充满挑战的现实环境下,部分企业正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未来。例如,上海电气集团与全球知名风电巨头西门子公司携手并进,共同组建了位于上海的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以及西门子风力发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两大合资企业。其中,上海电气集团持有51%的股权,西门子公司则占据剩

    在面临国内外海上风电产业所蕴含的无限机会与充满挑战的现实环境下,部分企业正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未来。例如,上海电气集团与全球知名风电巨头西门子公司携手并进,共同组建了位于上海的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以及西门子风力发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两大合资企业。其中,上海电气集团持有51%的股权,西门子公司则占据剩余的49%。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司总经理金孝龙先生明确表示,合资公司已经成功承接了多个项目,其中包括即将于2013年年底启动建设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二期工程,该项目将采用由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28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高达100.8MW。此外,上海电气的3.6MW风电机组还成功中标了国家一期海上风电特许权鲁能江苏东台200MW项目。

    然而,专家们提醒我们,即便当前国家已经批准的前期工作的39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能够在2015年前全部完工,实现国家设定的500万千瓦的“十二五”海上风电规划目标仍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琦女士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坦言,如今的风电行业正处于全面亏损的困境之中,做得越多,损失也就越大,“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恶化,整个产业将会陷入崩溃边缘。”她指出,自2009年以来,由于产能过度扩张以及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风电设备的售价从每千瓦6000多元跌至3000多元,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得设备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大会的讨论环节中,刘琦女士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某家企业,但她的言论无疑让人联想到华锐风电。尽管华锐风电副总裁陈党慧女士就坐在刘琦女士旁边,但刘琦女士依然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的局面究竟是从何而来?首先,设备厂商必须承担起重大责任,甚至可以说是首要责任。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但整个产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投资推动的背景下,中国风电产业在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便盲目进行组装,急速扩张。”她强调,“有些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数量一度达到十余个或二十余个,产值在短期内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他们自身的实力是否足以支撑这样的地位呢?”

    刘琦女士认为,正是因为风电制造商的冲动行为,才导致了这个行业的混乱不堪,“为了获取订单,许多潜规则无法公之于众。”

    针对产品海上风电的问题,陈党慧女士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当风电设备的售价为每千瓦6000元、5000元乃至4000元时,设备供应商尚可维持盈利,而开发商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展开价格大战,最终导致设备供应商无利可图,整个产业步入整合淘汰阶段。风电行业的亏损,设备供应商和投资开发商均需承担相应责任,过度扩张导致行业泡沫化。

   述两个问题外,产能利用率低下、产值与效益不成正比、装机量与电量不匹配、具备生产能力却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亦成为阻碍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据了解,2011年,西北电网的“弃风”比例接近20%,华北电网的“弃风”比例也接近14%;2012年,全国弃风电量约为200亿千瓦时,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超过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