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面临成本困境和技术瓶颈

   2024-06-18 工业品商城24
核心提示:机器人设备的整体制造成本核心在于各个关键零部件的综合考量,尤其是对于减速机、控制器以及电机伺服系统这样的核心部件。由于此类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主要被国际知名企业所掌控,因此国产机器人的零部件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赖海外进口。以精密复杂的谐波减速器为例,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Harrmonic公司几乎占据了谐波减速

     机器人设备的整体制造成本核心在于各个关键零部件的综合考量,尤其是对于减速机、控制器以及电机伺服系统这样的核心部件。由于此类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主要被国际知名企业所掌控,因此国产机器人的零部件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赖海外进口。

     以精密复杂的谐波减速器为例,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日本Harrmonic公司几乎占据了谐波减速器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产机器人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因为他们的采购量相对较小,在议价能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由于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的持续攀升,国产机器人市场价格呈现出倒挂现象。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一台165千瓦弧焊机器人所需的减速器、控制器以及电机伺服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便高达8.5万元、2万元和9万元,总计达到了惊人的19.5万元。然而,同样型号的安川机器人成品的市场售价却仅仅只有16.8万元。

    一些业内专家指出,现阶段国产机器人企业能否成功走出成本困境的关键在于其销售规模。据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王田苗透露,对于机器人整机制造商来说,每年的销售量要达到500台以上才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而如果想要获得盈利,那么年销售量必须达到1000台。他同时强调,国内年销售规模超过500台的企业数量屈指可数。

    机器人产业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其次是机器人的组装装配;最后是系统集成应用。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国产机器人行业大约拥有1000多家系统集成商,但是真正涉及到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却相当稀少。广州市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远强对此表示,“相较于国外机器人产业,我国的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两者之间存在着近20年的差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六个五年计划中,国家863计划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坦诚地说:“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科研院校的研发水平与机器人应用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少数科研院校及机构之中。其中,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已经孵化了4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并且参与投资了18家企业。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更是创立了中国首家机器人上市公司——新松机器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则参与投资了博实股份,并于2012年在创业板上公开募集资金。

    虽然机器人产学研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曲道奎看来,某些科研院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实际上有90%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却依然无法轻松地享用到这些优质资源。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并未将机器人技术研发完全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缺乏一套完整的技术市场化流程,这无疑限制了产业化的推进速度。”

    除此之外,高端人才的短缺也是影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南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刘景泰向记者透露,目前包括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众多高等学府,绝大多数机器人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他表示,“产学研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尚且漫长,这直接导致了许多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