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高端装备产学研领域的技术专利转化率偏低一直困扰着业者们。为了攻克这个难关,大多数企业都选择自行投资研发核心技术,随之而来的便是巨额的资金压力。
以潍坊帅克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自2009年起,该企业持续致力于研究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至今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高达4000余万元。此外,其机器人减速器和机器人总成产品的产业化工厂建设亦已耗资3.2亿元之巨。公司负责人杨永顺坦诚地表示,为了打造自家的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他们已经倾尽全力,甚至可以说是“拼命”了。如今,企业的资金储备已经所剩无几。
不仅仅是潍坊帅克机械有限公司,在投入与产出难以达到平衡的情况下,国内诸多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均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困境。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并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然而,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尚嫌不足,且设定的补贴门槛也不尽合理。
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再次推出扶持政策,对于一次性购置价值超过3千万元的机器人设备的企业,可享受15%的资金补贴。然而,刘远强却认为,这项政策缺乏行业针对性,门槛过高,因为绝大多数客户并不会一次性购买价值达3千万元以上的机器人设备。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的临界点已然来临。”李泽湘的判断源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特别是随着劳动力人口数量的逐年减少以及相应成本的迅速攀升。他指出,“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将促使成本以每年4%的速度稳步降低,市场接纳度也将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在众多有利因素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及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体系建设已经初步成型。
李谦坚信:“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步入新的历史机遇期,未来将长期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无疑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中国机器人产业蕴含的资本机会极其丰富。”平安证券一位投行负责人表示,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中仍存在大量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