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如何迈向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2024-06-18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中国如今已然崛起为世界制造大国,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业又将向何方前行呢?”在这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干勇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紧接着便详细阐述了“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这一战略课题的核心内容。他明确指出,我国制造业的总体布局

    “中国如今已然崛起为世界制造大国,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业又将向何方前行呢?”在这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干勇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紧接着便详细阐述了“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这一战略课题的核心内容。

他明确指出,我国制造业的总体布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在众多先进设备之中,仅有26.1%的设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制造业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50%,例如80%的高端芯片都需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据国家抽检数据显示,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每年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干勇院士坦言,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但是距离真正的制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鉴于此种现状,工业和信息化部特地委托中国工程院展开了“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这一战略课题的研究工作。干勇院士透露,课题组已经针对如何构建中国制造强国的指导方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初步确立了制造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规模增长、质量效益、结构优化等多个维度。

    “我们的转型进程必须与全球新工业革命的大潮紧密相连。”干勇院士强调,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道路应当遵循推动原始创新、引领绿色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塑造主导品牌四大原则,同时设定两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力求稳扎稳打。

    此外,他还详细列举了实现制造强国的八大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率先取得突破、发展现代化制造服务行业、推广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模式、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以及推行绿色制造理念等等。

    在“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国际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先生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近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于新工业革命的讨论愈发热烈,尽管各方观点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再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必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他总结道,把握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新趋势,应当关注以下三个重点。

    首先,信息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支撑和引领新工业革命的关键驱动力。“在2012年全球PCT专利申请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竟然有14家都是ICT(信息、通信和技术)企业。”苏波副部长表示,信息网络技术与其他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正不断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例如信息网络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

    其次,多领域技术的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将有力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跨国企业将会更加广泛地利用网络将产品价值链分解至各个国家的配套协作企业。“而且,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线将变得日益模糊。”苏波副部长补充道。

    最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将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新格局。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致力于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领导地位。例如,西门子公司凭借其领先的一体化叶片技术、高效电机节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在新能源领域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潮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