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司的“智慧工厂1.0”观点主张,我国制造业在当前阶段,应当以实现设备的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为主要目标,以此为未来的智能化、知识化以及服务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智能装备制造商”以及“终端制造业用户”两方,我们也分别设定了切实可行的升级目标。据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理事长梁力强先生表示,“智慧工厂1.0”概念的提出,使得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愈发明晰。他还透露,该联盟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通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设示范工程等手段,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持续完善这一框架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程。
在即将于2013年6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2013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上,由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与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智慧工厂1.0概念展示及高峰论坛”,将为业界同仁详细描绘我国先进制造业未来3至5年内的实际发展路径。
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成立于2011年,是由致力于科技自动化相关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自发组建而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质的行业联盟。该联盟秉持着面向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先进制造业的科技自动化理念,“智慧工厂1.0”便是这一理念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梁力强强调,“智慧工厂1.0”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既融合了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又充分考虑到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兼顾了我国制造业的理念、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从而勾勒出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因此,我们对“智慧工厂1.0”的特性进行了适当的拆解,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能效、安全以及信息等多个方面的目标描述中,“智慧工厂1.0”概念更多地体现了基础性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例如,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智慧工厂1.0”建议制造企业从初级机电一体化逐步迈向高级和高度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化方面,建议制造企业开始引进智能化传感器,具备初步的远程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在安全方面,则表现为机械电气安全得到足够重视,符合国际标准,安全集成自动化开始被引入。我们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当终端产品制造商和装备制造商看到这份模型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似曾相识的感觉,部分内容可能已经在其自身实践过,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引导,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的方向。
在"智慧工厂1.0"这一发展阶段中,其具体理念并未过多地考虑行业特性,"梁力强"如是解说,"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先搭建起一套基本且稳定的系统框架,待到2.0及3.0的发展阶段时,再针对各行各业独特的特点设计出更为精细化的参考模型。"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明确表示,现阶段"智慧工厂"这一理念更倾向于服务于离散制造业,然而未来,我们也计划将流程工业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定需求加进去。
在我国现今的生产环境下,已然有部分制造业公司在数字化制造以及智能化制造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梁力强"却认为,尽管有少数外资主导的工厂已经初步实现了"智慧工厂"的构想,但是至今为止,尚未有任何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完全达到这个目标。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难题,无疑为"智慧工厂"的实际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支撑'智慧工厂'实现的自动化技术来说,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以及统一的软件编程环境。在此方面,EtherCAT和PLCopen均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择。"
"智慧工厂1.0"目前正处于概念推广的初级阶段,"梁力强"表示,科技自动化联盟将利用未来3至5年的宝贵时间,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使这一概念得以真正落实。"在概念推广阶段,我们将组织一系列针对不同行业或技术子领域的研讨会,与相关机构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以期让更多的业内人士深入理解'智慧工厂'的核心思想及其架构体系;随后,我们计划启动样板工程的建设,以便让广大公众切实感受到智慧工厂在降低成本、简化运营维护、提升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所展现出的显著优势。"他同时强调,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装备制造商和终端制造业用户加入科技自动化联盟,"智慧工厂"必将产生更为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