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市场:突破发展瓶颈,开拓多元化应用

   2024-06-19 工业品商城25
核心提示: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自动化产业以及智慧城市的构筑之中,传感器所覆盖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张并且日益重要。然而,对我国而言,尽管传感器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对于市场的理解和掌握依然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在相关技术上的创新和种类的丰富度上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仅能实现约6000种国产化产品,行业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自动化产业以及智慧城市的构筑之中,传感器所覆盖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张并且日益重要。然而,对我国而言,尽管传感器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对于市场的理解和掌握依然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在相关技术上的创新和种类的丰富度上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仅能实现约6000种国产化产品,行业内的技术水平急需大幅度提升。

    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分析指出:“在现今的气体传感器领域,尽管稳定性有很高的保障,但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向高端精密方向迈进。”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会对传感器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使得其在家居安防、环保监测、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据预测,至2020年末,这一产业的整体规模将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国产化率更是有望达到70%以上。

    中国传感器市场在过去数年内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增长率超过15%。2012年,中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及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专用设备等四大板块,其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品占据了市场总份额的42%左右,市场规模更是高达160亿元人民币,推动传感器市场突破500亿元人民币的大关。

    不仅如此,2012年中国传感器行业的整体规模开始逐渐呈现出壮大之势,其中在汽车工业中的诸多环节均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如在轮胎、安全气囊、底盘系统、引擎运行管理系统、排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刹车abs、行车安全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引擎燃烧控制系统、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其他汽车系统中获取必要信息的传感器。

    除上述领域之外,中国传感器在其他诸如工业控制、环境保护、设施农业、多媒体影像以及其他各类与传感器相关的应用场景中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纵观中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历程,尽管进步显著,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在产品技术层面,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科技与生产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种类相对匮乏;企业产品研发能力有待加强等等。然而,另一方面,政府正积极制定有利于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同时整机系统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兴技术的推动,这些都对传感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支持作用。

    现如今,全球已有约40个国家投入到了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领域,涉及到的研发、生产单位高达5000余家,产出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达到了20000多种。而我国作为其中之一的研发、生产大国,共有1688家企事业单位涉足于此,其中参与MEMS研发制造的单位更是多达50家。尽管数量可观,但在规模和应用领域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我国传感器产品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和售价偏高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工业强国的企业牢牢掌控着传感器市场的主导权,许多厂商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部分企业的年产能甚至可以达到数千万乃至数亿只。相形之下,我国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更多地局限于工业测量与控制等基础应用领域。因此,中国传感器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