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作为人类探索与认知世界、改变生活环境的关键手段,其运用范围遍布于国民经济、科研学术乃至日常生产的点点滴滴,是为我们社会造就检测、计量、监控以及控制装置、设备和技术的综合工程领域,对于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飞跃式进步,如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以及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突飞猛进,以及不断涌现的新颖材料与先进工艺方法,它们不仅丰富壮大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根基,同时更推动了这一学科研究范围的拓展与深化,使得仪器仪表走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以及多功能化的道路。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大规模经济复苏和建设的关键阶段,为了满足众多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和国防工业对仪器仪表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1952年,天津大学和浙江大学率先启动了“精密机械仪器专业”和“光学仪器专业”的筹建工作,并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教学体系。
1958年,国内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纷纷响应号召,筹办精密仪器专业,并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针对各类仪器设备,设立了计量仪器、光学仪器、计时仪器、分析仪器、热工仪表、航空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科学仪器等十余个专业。在党的教育事业的感召下,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批批由我国自主培养的仪器仪表专业人才走出校园,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学术界、科技界、教育界的仪器仪表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仪器仪表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度剖析和精准描绘。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杨家墀、金国藩等院士曾高度概括并强调“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工业的源头”,揭示了仪器仪表的学科本质和定位,为该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为此奔走呼号。因此,仪器仪表学科得以正确定位、规范表述并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仪器仪表类专业的发展速度堪称惊人,短短十年间,其办学规模已增长至原来的约两倍。呈现出招生和就业两头火爆的喜人局面。本专业的快速崛起,既得益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本专业教育质量的认可。本专业以光、机、电、算为核心的人才知识结构,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阔的复合型人才,契合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顺应了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