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晨宝马沈阳制造基地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上,AGV(自主导航运输车)忠诚而精准地承担起各类零件和材料运输的重任。新松机器人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赵立国先生详细阐述道,AGV能够实现汽车发动机、后桥、油箱等关键零部件的动态自动化装配,相较于人工操作,它具备成本优势显著且产品一致性极高的优点。除此之外,AGV作为一种全自动移动平台,搭载了摄像头、机械臂、激光焊枪等多种终端设备之后,还能实现侦查、收集、焊接等多样化功能,其应用领域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
换电机器人和AGV仅仅是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冰山一角。工业机器人是融合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众多尖端学科技术的现代化智能设备。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益精进,现已发展成为标准设备,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业内人士普遍将工业机器人划分为日系和欧系两大阵营。其中,日系的代表性企业包括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欧系则有德国KUKA、CLOOS,瑞典ABB,意大利COMAU,奥地利IGM等知名品牌。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愈发宽泛,其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功能日益强大,正逐步向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在全球众多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逐渐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趋势。汽车、电子电器、工程机械等行业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
伴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攀升,其应用领域必将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当前,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制造业成功推广至采矿、建筑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等非制造业领域。此外,在军事国防、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诸多领域,机器人也发挥出巨大潜力,例如无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都是典型的应用案例。
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博士,曾担任国家863项目“数字伺服驱动系统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并主导或参与了中科院重大项目“集成化智能激光加工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工作。据他介绍,我国机器人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扶持下,历经十余年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实践,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飞跃式发展。如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参数、生产工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越国际一流品牌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