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红极一时的中国光伏产业如今正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这无疑为刚刚制定并颁布了具体扶持政策的节能环保行业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那么,对此,我国节能环保行业又应该如何去及时吸取教训,优化自身的运营方式呢?
值此我国经济发展承受巨大下行压力之际,雾霾天气频发以及水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已成为了常态。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加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然而,专家们却担忧,一旦政策引导力度过大,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很有可能再次重演光伏产业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悲剧。
他们认为,在有效推动企业采用环保设备并进行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规律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并强化监管力度。此外,提升违法成本,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等节能环保生产领域以外的环节也同样急需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得社会资金相对较为宽裕。一旦发现某个行业具有丰厚的利润空间,资金便会如潮水般涌入,从而导致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都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则认为,节能环保产业与光伏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主要是通过将生产活动与消费行为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双赢的局面;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层面。
他深入剖析指出,由于政策的大力推动,节能环保设备生产领域可能会因为准入门槛较低而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这无疑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潜在风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节能环保设备的使用及其技术服务的紧密联系,包括环保设备是否得到合理利用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实际上还涉及到了众多行业,例如钢铁企业、污水处理等等,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度设计和行政管理能力上的优劣。
近期,我国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5%以上,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产业。同时,还要围绕市场应用广泛、节能减排潜力巨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这项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天津一家专注于城市节能环保事业的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信心。该公司高层管理者表示,这预示着国家将会加大对本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受到政策的积极影响,周一早盘时段,中国股市中的相关股票表现得异常活跃,涨势喜人。其中,上证环保产业指数收盘时的涨幅更是高达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