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次审视一番中国工厂的现状,毫无疑问,中国工厂正力求加强其自动化水平。许多中国企业主希望尽可能地利用机械设备替代手工劳动,然而我并不认同此种策略,就如我先前所提及的通用汽车案例,虽然大批量采购机器人可以大幅度削减在低技术员工方面的支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高昂的工程师薪酬及维护费用。
那么,采购大量的机器能否有效降低成本呢?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明了。尽管这些机器可以减少对低技能员工的依赖,但却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聘请工程师进行设备运行与维护,而一旦机器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工程师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为了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还需安排专人负责监管,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仍需人力进行监控与调整。那么,全自动化工厂是否真的能为您带来竞争优势呢?答案同样复杂。有时,全自动化操作反而可能破坏原有的优势。
假设我是一位来自法国的进口商,在中国和法国均设有全自动化工厂,由于无需承担雇佣工人的成本,因此在价格和生产速度上可能相差无几。在此情况下,对于法国进口商而言,从法国的全自动化工厂购买商品或许更为经济实惠。若贵公司的全自动化工厂主要用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那么小规模订单便无法承接,这无疑会削弱工厂的灵活性。
全自动化是否意味着高额的投入呢?答案是肯定的,购置众多的机器和设备必然需要巨额的投资。
作为制造商的管理者,您需要深入思考以下两个关键问题:首先,如何通过引进新设备提升现有员工的生产效率;其次,在维持现有生产模式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失误。解决方案多种多样,此处不再赘述,但通常情况下,通过提前规划和改进生产流程以及部分工艺环节,大部分人为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