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学仪器所面临的瓶颈有哪些? 

   2024-07-04 工业品商城17
核心提示: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先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国产科学仪器难以实现自主创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整体的基础工业以及基础研究领域无法紧跟国际步伐。他进一步阐述道,我国科研机构与企业始终在积极探索,已成功实现了由仿制与集成过渡至自主创新阶段,从而使中低端仪器的国产化比例逐年提高,已经达到了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先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所言,国产科学仪器难以实现自主创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整体的基础工业以及基础研究领域无法紧跟国际步伐。

    他进一步阐述道,我国科研机构与企业始终在积极探索,已成功实现了由仿制与集成过渡至自主创新阶段,从而使中低端仪器的国产化比例逐年提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用于推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专项资金总额约为50亿元,此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投入款项也相当可观,预计总金额将超越百亿元大关。“如今,我们具备充足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支持来完成这项任务。”

    对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天瑞”)董事长刘召贵而言,数十年来的仪器研发历程使他对国产仪器创新充满信心。

    天瑞作为国内分析仪器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研发团队在某款质谱仪的研制过程中,曾激动地向刘召贵汇报:“我们的这款仪器在关键指标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仅为六倍。”然而,经过仔细核实后,刘召贵发现研发人员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差距并非六倍,而是整整六个数量级。

    面对如此巨大的现实落差,他们曾经陷入沮丧与困惑之中,但经过反复试验与调整,仅仅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便成功大幅提升了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外产品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

    当问及与国外产品相比,我们究竟欠缺哪些方面?刘召贵回答道:“其实,我们只落后于他们十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顺利诞生,而我们还在孕育之中,但我们同样能够顺利诞生。”

    天瑞在起步之初,曾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广泛质疑,这无疑成为了国产仪器制造商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仅仅过去短短五年时间,天瑞便成功推出了行业内几乎所有类型的仪器。2012年,该公司有两台GC-MS成功销往美国市场,另一台则远赴日本,实现了国内仪器制造商在海外市场的首次突破。

   “如今,国内生产的高端仪器甚至赢得了美国消费者的青睐。”刘召贵强调,“这至少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制造出性能优良的中高端仪器。”

    许多人将国产仪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归结为创新不足,对此,刘召贵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态度问题。“在研发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而在可靠性及品质保证方面,无需过多创新,只需严格执行既定标准即可。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关于国产仪器与国外产品存在差距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主要源于机械加工精度不足。然而,在天瑞看来,这些问题均可通过深入剖析原因,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