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本土科学仪器的示范推广以及市场培育工作需亟待改善。”该负责人员详细解释道,在现阶段的检验检疫行业内,由于交流与协作的匮乏,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往往无法得到满足,而企业自身的产品亦因缺乏有效的技术验证及综合评价手段,难以赢得广大用户的信任与青睐。业内人士对此现象深感忧虑。
今年五月份,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携手众多权威检测机构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验证与评价平台,致力于建立起涵盖设备选型、验证、研发、改良、评估等环节在内的一站式运作模式。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巡视员杨金良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此平台主要针对国产大型科学仪器进行验证。具体而言,即是将企业的产品交付至检疫检验部门,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同步使用,从而实现对其性能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大气污染的监控力度,未来我国将计划部署超过1500个PM2.5监测站点,以期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PM2.5监测网络。尽管PM2.5监测设备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却曾一度被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从海外进口的PM2.5监测设备,成功挽救了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美国仪器制造商。”一位环境健康领域的专家曾向本报记者感慨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室工程师张凤英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目前环境监测总站正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计量检测,其中包括诸多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但具体测试结果尚待公布。
根据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10种PM2.5自动监测系统顺利完成大部分检测工作,预计将于明年年初测试完毕后正式投放市场,届时将有望打破国外检测技术的垄断格局。
在近期举行的一场行业展览会上,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董丹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诉苦称,用户对于国产仪器的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仍持有过往的认知观念,因此转变态度颇为困难。只要资金充足,大多数用户更愿意选择购买国外产品。
“相较于前几年,如今政府采购订单已大幅缩水,基本上都是零星的小额订单。”董丹坦言,他们的产品难以打入优质实验室,原因在于科研机构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极为严苛;此外,在诸如质检等行业应用领域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类单位通常拥有较为充裕的预算,但却鲜少采购他们的产品。
“国产仪器的某些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期待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展示平台与支持。”董丹表示。
海尔医疗科研仪器北京地区某代理商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海尔生产的低温冰箱系列产品已经在部分国内单位和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但进一步拓展业务仍然面临重重阻碍。
“国产仪器并非仅仅具有高性价比优势,其售后服务同样具备可靠保障。”该代理商强调,“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可以立即派遣备件前往现场更换。相比之下,国外品牌的维修售后流程较为繁琐,且服务费用昂贵。”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存在良莠不齐、整体质量体系尚不健全的问题,这无疑会对整个行业的声誉与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刘召贵指出,市场的质疑声音还需依靠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