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IC市场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2024-07-11 工业品商城33
核心提示:当前阶段,工业生产正逐渐迈向高度自动化的时代,推动这个转变的两大基石分别是高效、智能化的网络化生产管理以及大规模提高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覆盖面。然而,无论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多么卓越,它们最终的功能表现终究离不开基本设计构造以及关键性核心组件——芯片。芯片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反应速度以及执行力

     当前阶段,工业生产正逐渐迈向高度自动化的时代,推动这个转变的两大基石分别是高效、智能化的网络化生产管理以及大规模提高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覆盖面。然而,无论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多么卓越,它们最终的功能表现终究离不开基本设计构造以及关键性核心组件——芯片。芯片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反应速度以及执行力的强弱。

    在此背景下,芯片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许多生产商甚至将芯片作为其主要的宣传亮点。然而,受限于技术水平,我国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均是从ABB、发那科等国际知名自动化厂商处采购而来,至于芯片部分,则更难以使用国产产品。

     根据研究机构IC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17年,中国境内的IC产能中有高达70%来源于国际半导体行业巨头,相较于2012年的数据,这一数字已经大幅度攀升了5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子消费市场,但其IC总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仅为6%,这表明尽管中国在IC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大量本土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半导体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并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我们可以预见,在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IC产量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7.6%。

     即便如此,若中国生产的IC产品能够按照预期在2017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规模,那么它在2017年全球IC市场规模高达3591亿美元的总量中所占比重也仅仅只有5.6%。即使考虑到众多中国厂商的IC销量(其中许多中国IC厂商都是代工厂,他们的IC产品经过层层转手,最终销售给了电子系统制造商),中国生产的IC产品在2017年全球IC市场中的占比仍然不足10%。

     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IC市场(例如消费市场)与中国IC产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尽管中国自2005年起便稳坐全球最大IC市场的宝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IC产品的增长势头会迅速跟进,或在未来实现赶超。2012年,中国IC市场规模达到了810亿美元,然而中国IC产品规模在整个中国IC市场中的占比仅为11.1%。此外,ICInsights预测,直至2017年,这一比例才会略微上升至14.4%。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积累尚显不足,国内IC市场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国际产业话语权相对薄弱。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我国政府也适时推出了相关产业政策予以扶持。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自2012年以来,国家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专项政策,使得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2012年3月至4月间,科技部接连发布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重点研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工业的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重要任务。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