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应用领域来看,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工业机器人,在我国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如宝马、比亚迪、吉利、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广州本田、长安福特以及奇瑞等,在他们各自的生产线上都已经广泛运用了机器人技术。
李刚先生明确表示,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这无疑催生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强烈需求。如今,ABB的首要任务便是积极探索并开拓新的应用市场。然而,由于各个行业的实际需求千差万别,研发与生产企业必须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行业的标准与安全要求,这便成为了所有公司在开拓新兴市场和应用领域时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访谈过程中,李刚先生反复强调了ABB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他深信这正是ABB机器人能够在中国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坦言,从技术层面上看,机器人技术并无差异,其速度、精度以及工作范围皆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然而,在实际应用环节中,机器人必须充分适应中国制造业的特殊需求,符合特定企业的生产环境,因此,通过本地的服务团队和研发团队,更紧密地贴合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安装生产线时,究竟选择全自动化还是半自动化模式,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部分中国行业或企业可能并不适宜全自动、无人值守的生产线,这将会导致管理成本大幅攀升。在半自动化生产线中,如何实现人机协作,这就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妥善处理好安全与简易操作之间的平衡。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然崛起为全球增长最为迅猛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自2005至2012年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以每年约25%的惊人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总量有望达到3.2万台,从而跃居全球最大需求国的宝座。
李刚先生感慨道,“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深感自豪且备受鼓舞。然而,我们同样认识到,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必将日益增多地汇聚于中国,因此,ABB将通过持续创新研究,进一步拓宽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全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华业务的蓬勃发展。”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已然成为全球工业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在全球经济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新工业革命”的口号,力图抢占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以期在国际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断言,以互联网、新材料与新能源为依托,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而“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主角正是工业机器人。
当前,我国工业市场正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向东南亚各国迁移的现实。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7月,正式颁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方面,应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该项宏大规划的出台,无疑在已经非常火爆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上投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正如行业内专家李刚所预见的那样,全球机器人领域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亦窥见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广阔前景,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场所,而是像ABB一样,计划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6月22日,日本大型产业用机器人制造商安川电机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投资兴建的大型机器人生产工厂正式揭幕,这不仅标志着安川电机乃至整个日本机器人产业在海外的首次重大突破,更意味着其设计产能高达每年12,000台套机器人。
同样,已向中国市场成功销售超过3,000台机器人的韩国现代重工也不愿落人后尘。据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透露,自2013年起,现代重工便积极寻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并已对包括上海、北京、广州以及盐城在内的多个城市进行了深入考察。
面对如此众多的机器人巨头纷纷在华大规模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中国究竟应该感到欣慰还是担忧呢?毫无疑问,本土机器人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