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竞争压力

   2024-07-12 工业品商城20
核心提示: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正身处于日益激烈且无法回避的竞争环境之中,此乃一不可逆转的现实。然而,竞争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之下,却潜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倘若不能在竞争中迅速崛起,那么企业必将陷入深渊,走向衰败。因此,本土企业迫切需要展开一场深沉的自我拯救行动。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萎缩,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将

    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正身处于日益激烈且无法回避的竞争环境之中,此乃一不可逆转的现实。然而,竞争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之下,却潜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倘若不能在竞争中迅速崛起,那么企业必将陷入深渊,走向衰败。因此,本土企业迫切需要展开一场深沉的自我拯救行动。

    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步萎缩,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将随之拓宽。在国家工业转型升级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目前为21台)必将突破现有瓶颈,向着全球平均水平(55台)发起冲击,甚至有望超越。届时,中国有望实现“工厂遍布机器人”的壮丽景象。

    在占地面积达近一千平方米的大型车间内,一台台精密高效的压力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冲压作业,13台机械手臂则熟练地执行着送料、排废料等任务,同时还有数位员工在冲压生产环节的各个岗位上紧张忙碌,负责裁剪材料、巡查设备、质量检测以及包装成品等工作。

    这便是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冲压厂自动化车间每日上演的精彩画面,其中压力机无疑是这场剧目的主角,而那些被大众称为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则是至关重要的配角。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59年,世界上首家机器人公司Unimation便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与欧洲品牌已经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日本的代表性企业包括安川(YASKAWA)、发那科(FANUC)、不二越(NACHZ)等;而欧洲方面,德国库卡(KUKA)和瑞士ABB则是行业翘楚。据相关数据显示,库卡、ABB、发那科以及安川四大厂商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五成,而在中国市场,其占有率更为显著,超过80%。

    吉利汽车冲压车间的工业机器人全部由ABB供应。这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全球500强企业,自1994年起便将其机器人业务引入中国市场。

    初涉中国市场的ABB,起初以机器人销售业务为主导。然而自2005年开始,ABB决定将生产、研发、工程中心等核心部门悉数迁至中国,从而成为最早在中国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跨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

     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刚先生向本刊记者透露,“我们在上海康桥设立的生产基地现已发展成为ABB机器人全球两大生产基地之一(另一处位于瑞典),单班生产能力高达每年6,000台,我们在中国生产的机器人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至全球各地。”

    据记者了解,自2005年至2012年间,ABB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30%,累计安装数量超过16,000台。

    当问及为何选择在中国布局机器人市场并建立生产基地时,李刚先生坦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工业机器人正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此外,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使得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需求日益旺盛。”

    不得不说,ABB机器人在我国市场上的布局可谓独具慧眼且具有极高的前瞻性。追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最早一批工业化机器人已被成功运用于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汽车制造领域之中。而在此次中国市场的布局中,ABB亦选择了汽车制造业作为其首个切入点,为上海大众桑塔纳车型量身定制了六台电焊机器人。时至今日,凭借其涵盖冲压、白车身、喷涂以及动力总成等全方位的服务及技术支持,ABB已然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的首选合作伙伴。

    吉利汽车杭州湾分公司冲压工厂设备主管范新波先生坦诚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采购ABB的机器人,除了企业战略层面的考量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ABB专为冲压自动化研发的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冲压专业的自动化生产需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