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

   2024-07-15 工业品商城22
核心提示:纵览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运用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电力电子工业、金属加工行业、塑胶制品业以及饮料、食品等相关领域。如今,在我国的市场上,已有超过4.6万台工业机器人正在投入使用,这个数字约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4.5%。自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启动,国内需求呈现出旺盛之势,新装机数量

    纵览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运用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电力电子工业、金属加工行业、塑胶制品业以及饮料、食品等相关领域。如今,在我国的市场上,已有超过4.6万台工业机器人正在投入使用,这个数字约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4.5%。自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启动,国内需求呈现出旺盛之势,新装机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7%。然而,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新装机数量有所下滑,降幅达到了30%;然而,在2010年,这一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新装机数量同比增长了54%;据预测,从2011年至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新装机数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1%。预计到2013年, 我国投入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总数将达到8.5万台。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下半年起,随着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与此同时,各地机器人产业基地纷纷破土动工,尤其是上海、哈尔滨、重庆等地区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

     张新华先生表示:“尽管在技术和理念层面,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与国外竞争的实力,但是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环节,我们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基础工业实力的不足。”他进一步指出,“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日臻完善,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展望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新型智能制造机器人的不断创新以及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的丰富和发展。”

    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各系列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正朝着模块化、可重构的方向迈进;机器人内部传感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了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之外,视觉、力觉等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机器人系统也开始在装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标准化、轻量化方面,主要致力于提升运动速度和运动精度,减轻设备重量并减小安装所需空间,工业机器人的功能部件逐步走向标准化和模块化组合,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在柔性化、智能化方面,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中,尤其是在应用机器人进行自动装配的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必须具备对外界环境和对象物体的自适应能力,即具备高度的智能水平和多样化的功能,机器人的智能化表现为拥有感知、认知等能力,即具备强大的检测功能和判断功能。而机器人的柔性化则意味着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依据任务的差异,迅速调整机器人的组合方式,并通过调整末端执行器以完成各类复杂的任务。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工作任务的机器装置,依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它既能接受人类的指令,也能按照预设的程序自主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甚至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所设定的原则和纲领进行行动。

     早在1954年,美国工程师戴沃尔率先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理念,并成功申请了相关专利。该专利的核心要点在于运用伺服技术精细地控制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状态,同时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向机器人传达动作要领,进而使其能够准确记录并重现各项复杂动作。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示教再现”式机器人。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现役机器人皆采用此类控制模式。而在1959年,UNIMATION公司研发出全球首款工业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技术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相继成功研制出适用于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多种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机器人应用项目,培育出一批具有产业化规模的机器人生产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