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中国家电行业,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正在悄悄发生——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启动了名为“再造1000天,全力打造信息化时代的海尔”的重大战略计划。这个值得制造业人士津津乐道的里程碑式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和关注。在全球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浪潮之中,海尔勇敢地走在了前列,率先实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2012年年末,工信部正式发布“2012年度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其中,海尔集团的“家电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项目”荣幸地被列入重点扶持名单,并荣获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补贴资金高达150万元。据悉,这是工信部首次设立并发放“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这无疑为众多希望涉足此领域的软件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遇。然而,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对于那些跃跃欲试的软件供应商而言,这究竟是一块美味可口的“蛋糕”,还是一个难以驾驭的“烫手山芋”呢?
实际上,不仅在家电行业,在装备制造业领域,软件服务业务的发展近年来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海尔集团在家电行业成功推广信息化的经验,无疑为工业领域软件服务业务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众所周知,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的后工业时期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两化”融合更注重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是在工业化尚未完全完成阶段的信息化探索。因此,中国的信息化道路无法简单复制欧美等国的模式。这种差异化的背景对工业软件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流程工业由于其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环境的严苛性,企业的生产过程规范化与装备化基础相对较好;而包括仪器仪表产业在内的制造业绝大多数属于离散工业,在离散工业领域,制造业“两化”融合的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软件服务业务应受到更多的重视,相应地,离散制造业软件服务业务也必将迎来广泛的推广与拓展。
在海尔集团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业务流程的再造,通过以订单信息为导向,带动物流与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最终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以及与用户之间的无缝对接。海尔所实现的信息化并非仅仅局限于管理层面,更为关键的是,它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即生产工具与生产流程的信息化。事实上,在装备制造业企业中,“两化”融合是一种全面深入的融合。从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来看,纵向覆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直至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横向则囊括了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仓储管理到办公自动化(OA)等诸多领域。因此,尽管每个部分的信息化都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奚家成强调,这些部分实现的信息化的作用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