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需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建设目的和思路

   2024-07-17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智慧城市作为一项极为复杂且联动紧密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信息科技的高效整合以及与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然而在现阶段的国内环境下,尽管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家层面组织管理体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亦有待健全,尤其是在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方面的缺

    智慧城市作为一项极为复杂且联动紧密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信息科技的高效整合以及与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机融合,然而在现阶段的国内环境下,尽管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家层面组织管理体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亦有待健全,尤其是在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方面的缺失,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项目盲目上马、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对此,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先生深感忧虑,他指出,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各方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统筹规划不足,不仅地方政府如此,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据了解,部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部门多达十余个,他们各自为政地鼓励地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法各异,理念相左,缺乏统一的统筹和宏观引导,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盲目建设的现象。

    除此之外,建设目的不够明确、建设思路模糊不清也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先生认为,部分城市在组织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城市特色关注度较低,未能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应对,部分城市盲目效仿其他城市,跟风建设,将智慧城市建设视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追求规模效应。顾大伟先生则表示,部分地区甚至对何谓智慧城市尚未明晰,便将其高高举起,作为政治口号加以宣传。

    宁家骏先生进一步指出,许多城市将智慧城市仅仅局限于工程建设层面,仅将各个政府委办司局拟建的信息化项目进行简单捆绑,既未明确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也未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政策机制,过分强调投资,忽视效益,贴标签现象显著。

    同时,重视建设投资,忽略应用服务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先生认为,智慧城市的根本宗旨并非表象,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实用的服务,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常常被误读为“政府形象工程”。由于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硬件设施而忽视软件开发与利用的观念,导致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与硬件投入比例失调,呈现出高硬件投入、低软件投入的现状。

    城市的建设发展并非短期行为,而是需要有长远规划以及长效机制。目前,众多城市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寄希望于政府投资,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无法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可能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先生表示,部分地区虽然斥巨资购买了先进设备,但由于缺乏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可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也难以激发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