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机凭借着极其短暂的投资回收期即可产生显著的节能效益,然而,作为消费者或用户,他们在很多时候对这种情况要么全然不知,要么即使知情却未能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我们亟需推动市场的转变,将低效转化为高效。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企业仍然受制于价格因素而不愿购买高效电机。针对此现象,Conrad先生表示,“使用电机的用户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实现盈利,而制造电机的企业亦可从中获益,同时,环境质量也得以改善。”
为了有效地推广高效电机,我们应采取以下三项重要举措来共同确保其成功实施。首先,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最低能效标准("meps"),这是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其次,提供财政支持以鼓励生产高效电机;最后,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软实力,例如通过学习运用新型软件工具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以及借助尖端产品与标准等软性手段来引导市场。Conrad先生指出,我国已开始采用最低能效标准,并且税收激励政策也正在逐步落实,然而,软实力方面尚显不足。
除此之外,我国电机用户普遍缺乏主动意识,如何激发他们自愿购买高效电机成为一个重大难题。在一些发达国家,通常会通过信息公开、定期发布简报等方式向公众传达最新的国际电机标准动态,以便用户随时掌握相关资讯,从而确保他们对高效电机有准确且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国电机用户的主动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效电机的售价较高,相较于普通电机,高效电机的价格往往要高出约30%。然而,在美国,高效电机的成本已大幅下降,由数年前的30%降至如今的10%左右,因此,用户在价格层面几乎不再构成阻碍。
尽管我国拥有众多大型电机制造商及知名电机企业,但由于起步较晚,过去30年间,我国企业的产品能效等级大多停留在IE1阶段,甚至有高达50%的企业仍在生产低效产品。此外,工业用电享有电费补贴,这也是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主动生产高效电机的原因之一。
Conrad先生表示,“若工业用电领域取消电费补贴政策,那么我国市场的技术革新速度将会加快,届时,一旦工业电价上涨,高效电机在我国的普及进程必将加速。在此方面,欧洲的做法值得借鉴,除了电价调整外,还引入了碳税机制。”
总的来说,我国高效电机的发展步伐相对较为迟缓。根据国际标准,电机能效等级共分为三级,实际上,IE4和IE5两个更高能效等级的电机同样存在,其中,IE4主要涉及永磁电机的研究开发,这类电机具有更高的能效水平,得益于永磁技术的应用。然而,永磁技术所需的稀土资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我国的稀土资源绝大部分用于出口,而非真正投入研发与实际应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