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高端论坛上,罗军先生明确提出,智能制造乃是制造业发展的崇高理想与必然趋势。尽管我国制造业目前尚在工业化进程的中级至高级阶段之间痛苦而缓慢地转型,然而,迎接未来制造业发展格局的关键,必将在于引领或推动传统制造业变革的新型技术——诸如3D打印技术——的广泛运用。据统计,去年全球范围内3D打印技术的装备以及应用市场规模已近百亿美元之巨,然而如今中国该领域设备与服务的市场规模仅约合10亿人民币左右,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值得警惕的是,现阶段3D打印技术相关的研究与人才储备尚显匮乏,行业资源整合亦有待加强。
当被问及3D打印技术是否能取代传统制造业时,罗军先生给出了谨慎而理性的回答。他认为,传统制造业技术体系仍具有相当完备且成熟的优势,尤其在工业特性、材料选择以及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3D打印技术显然无法完全取而代之。因此,他坚信3D打印技术与传统技术应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某些特定的高难度、复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领域,传统技术甚至可能成为3D打印技术的先驱。
长安汽车副总裁马军先生则表达了对自主研发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他指出,若想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华丽转身,必须大力强化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为此,长安汽车近年来在自主研发领域投入巨大。
在探讨未来智能化对汽车产业制造的深远影响时,马军先生表示,随着人力成本日益攀升,机器人的应用将愈加广泛,同时自动化检测手段也将得到大规模推广。他坚信,未来汽车智能化无疑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汽车行业必须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融合与紧密合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汽车智能驾驶乃至全新的消费观念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马军先生特别强调,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汽车制造商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方能保住其在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否则便有可能沦为价值链的底层,这便是他对未来“智”时代对汽车行业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深入思考。
关于传统制造业的整合问题,许正先生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认为,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将呈现出两大生存形态:一类是具备强大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平台型企业,如苹果公司即是此类代表;另一类则是专注于提供高附加值产品、零部件以及多元化服务的隐形冠军,例如苹果公司的上游制造企业与供应商正是此类角色的典型代表。
许正先生进一步指出,未来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将是工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这场融合与改造的浪潮中,引领风骚的并非信息产业公司,而是那些深耕传统产业多年的企业。原因在于,互联网公司虽然拥有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却无法真正掌控基础设施,从而难以在基础层面发挥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