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因产能过剩引发的激烈市场竞争以及原材料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的持续攀升,我国的高压开关制造业正承受着价格滑坡及利润缩水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监控报告显示,自2007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高压开关制作业的工业总产值稳中有进,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对于未来五年(即2013年至2017年)的行业发展预测却揭示出,尽管行业市场规模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但行业增长速度却呈逐渐放缓之势,这预示着高压开关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转变,行业步入战略调整阶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兴建,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电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日益加快,高压开关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长久以来,高压开关产品作为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端技术一直由国外知名企业所垄断。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高压开关行业内的大型骨干企业纷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特高压开关设备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致力于实现特高压装备的国产化,以期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如今,我国高压开关产品的产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主导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展开激烈角逐,毫不逊色。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开关正在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然而,业界专家坦言,在产品质量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方面,国产开关与国外品牌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方面,企业尚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相关电力设备的发展与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制造商与用户的高度重视。设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现代传感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以及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得以广泛应用。高压开关的智能化趋势愈发显著。
根据西安高压开关电器研究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开关设备的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7%-11%之间。若按照每年替换率为3%-5%的比例计算,那么全年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万-5万台,这还未计入新上项目所需的设备数量。然而,在行业智能化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技术瓶颈无疑成为了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所在。
“当前,在高压开关国产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首先,集成到智能化一次设备中的传感器在高电压、强磁场的环境下极易受到干扰;其次,智能化设备的可靠性问题不容忽视,许多一次设备厂商在集成二次设备厂商的智能元件时,往往会导致部分设备在投运后出现使用寿命缩短、维护频率高等问题;最后,智能化设备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亟待完善,国内缺乏针对智能化装置的权威检测机构。”中国西电集团公司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