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24-07-23 工业品商城36
核心提示:数据研究所示,在全球范围内,以2013年前三季度作为观察窗口,市场环境呈现出整体优化的优势,借此推动力持续吸引了海工装备交易的稳健发展。各类海工装备及海洋工程船的累计成交金额突破惊人数字,高达445亿美元,其中,大型海工装备的成交金额达到了卓越的370亿美元,海洋工程船的成交金额也气势如虹地达到了75亿美元。值

    数据研究所示,在全球范围内,以2013年前三季度作为观察窗口,市场环境呈现出整体优化的优势,借此推动力持续吸引了海工装备交易的稳健发展。各类海工装备及海洋工程船的累计成交金额突破惊人数字,高达445亿美元,其中,大型海工装备的成交金额达到了卓越的370亿美元,海洋工程船的成交金额也气势如虹地达到了7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工装备的建设步伐正在迅速推进。在前三季度,中国市场的成交金额达到了108亿美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承接量占据了全球总成交量的54%,成功超越了原有的全球领先者——新加坡。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3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望攀升至20%。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主任钟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1-10月,我司海工装备的接单总额超过了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接近三倍。”

    根据相关预测,从2013年至2018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预计将超过3270亿美元,按照投资比例计算,海工装备市场的年需求预计在650-810亿美元之间。

    挪威柏拉图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邵和平表示:“得益于高油价的支持,海洋油气工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将保持繁荣景象。”

    据了解,当前全球海工市场的总体格局依然是欧美负责设计,亚洲负责制造。欧美企业在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设备配套方面具有垄断地位,其中关键配套产品的采购价格甚至占到了总造价的70%。相较之下,中国企业在制造低端产品方面处于第三梯队,与欧美、韩国以及新加坡企业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庄建军表示:“由于造船产能过剩和部分企业盲目跟风,无序的竞争导致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受到限制,海工装备制造行业已经步入微利时代。”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工业务总监陈巍旻在论坛上指出,目前的海工装备市场中,中国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的统一规划,内部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他形象地比喻道:“这就如同我们伸出的是一只手掌,依靠五根手指各自努力壮大;而韩国等领先企业则是伸出的一个拳头,其力量之强大显而易见。”

    与会专家表示,在海工装备市场中,大笔尾付款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按项目节点付款的方式,首付款通常在10%-20%之间,国内部分企业的订单首付款甚至已经降至2%以下。由于海工产品的建造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制造企业未来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